反倾销制裁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研究

来源 :南京审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加上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每年受到的反倾销制裁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反倾销制裁是我国出口企业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面临的严峻考验。国外对华反倾销制裁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不过已有相关文献大多局限于宏观和行业层面的分析。为了弥补已有文献的不足,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对反倾销涉案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夯实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微观机理与证据。本文首先基于Gormsen(2011)构建的理论模型,揭示反倾销制裁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微观机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对申诉国出口扩展边际为负,受到反倾销制裁后,全要素生产率低的企业更容易退出申诉国出口市场;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对第三国出口扩展边际的关系为正,出口企业生产率越高,被制裁后出口目的地增加数量越多;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出口集约边际的关系为正,即出口企业生产率越高,反倾销后企业对申诉国出口数量提高,出口价格提高。然后综合利用Prusa(2001)、余淼杰(2011)王孝松(2020)等文献的计量模型,基于2001-2014年中国海关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微观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中国涉案企业面临反倾销制裁后退出市场的重要因素。根据实证结果,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对申诉国出口扩展边际呈负相关关系,且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每提高1单位,企业退出申诉国出口市场的概率降低10%左右。或者说,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在受到反倾销制裁后退出申诉国市场的概率更大。(2)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对第三国出口扩展边际为正相关关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将出口转移到第三国,并且这种转移发生在反倾销终裁的当年和下一年度。根据实证结果,企业受到反倾销终裁当年企业生产率增加1单位,出口目的国数量增加了约6.4个;本文同时发现涉案出口企业对第三国的时间和数量存在行业差异。(3)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出口集约边际呈正相关关系。遭遇反倾销指控后,生产率高的企业出口额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且出口额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出口量增长幅度。本文将相关研究推进到微观企业层面,加深了对反倾销贸易效应的认识,以期为我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制裁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其他文献
在深入推进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的关键时期,改善我国股票市场效率意义重大。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不仅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而且也让金融市场的融资、定价以及配置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指数基金由于可以为投资者投资指数提供了解决方案,深受市场欢迎,我国指数基金规模出现快速增长。指数基金的特征是持有“一篮子”股票,几乎完全根据市场整体范围信息调仓,这些没有通过价值发现资
学位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了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依然处于从事产品简单加工的产业链中低端,所取得的利润和实现的产品附加值相当微薄。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我国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传统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要素价格优势逐步削弱;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运行规则重构,反倾销、贸易战等不稳定因素频发。所以,
学位
我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促进社会形成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就必须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效能,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意义非凡。本文首先梳理了产业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在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产业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进行说明。接着,运用区位熵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8年
学位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跨国并购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在跨国并购活动中,区位选择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直接影响了投资的风险与成败。研究影响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就是因素之一。目前,在对外投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有大量并购交易发生在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
学位
智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放大镜和加速器,城市的承载力、功能性和智慧化程度要随城市规模扩张而优化升级。与智慧城市一同成为十九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新亮点的,还有数字新基建一词。数字新基建既是智慧城市政策成功落地的关键要素,又是城市智慧化推进与应用所催生的产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以5G、AI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也呈现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能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经济新发展点。要形成国内国际彼
学位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战略意图,但在贸易开放能否促进国内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尤其中国长期受制于“体外循环”式贸易开放,如今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给这种贸易开放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制度改革和经济的良性增长是否仍然依赖于脱离本土经济的贸易开放方式值得探究。本文从贸易开放方式的新角度,基于中国目前的外贸发展现实和国际经验分析,探究贸易开放对国内制度改革产生的
学位
作为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中国开放发展新阶段下的重要开放战略转型,“一带一路”倡议被寄予推动经济全球化新发展尤其是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厚望,而中国能否在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从以往单一“引进来”的发展模式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并重模式转变。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对发展模式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及其机
学位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出口规模第一大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如何改变由传统出口增长模式带来的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提升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成为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政府补贴的视角出发对如上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本文在理论分析政府补贴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基础上,用企业层面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出口产品质量
学位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大动力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环境出现巨大变动背景下,其稳定增长已受到了相应挑战与压制。而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实现稳定外贸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意义、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并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类,现有文献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聚焦于传统沿线国家,且对其中的政策机制没有得以系统的说明。鉴于此
学位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国家(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根据马歇尔古典区位经济理论,传统经济前提下,企业由于“冰山运输成本”的存在,在区位选择时倾向于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当区际“冰山运输成本”与区内拥挤成本对比关系动态变化时,企业区位选择不断变化,经济地理格局出现不断重塑的局面。数字经济的集聚与扩散呈现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机理,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降低了区际“冰山运输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