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油藏由于常年注水开发,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普遍出现无效循环注水、油井产水率高等问题。近年来,弱凝胶体系作为深部调剖剂和驱油剂广泛应用于非均质油藏来改善注水剖面,提高原油釆收率,并在东部中高渗油藏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低渗透油藏具有不同于中高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物性,具体表现为地层水矿化度偏高,非均质性严重,孔隙通道半径小,孔隙内表层粗糙,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高等。因此导致弱凝胶在深部运移中受剪切、吸附以及稀释等作用影响严重。本文通过室内静、动态模拟实验对影响低渗透油藏弱凝胶深部调剖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由静态评价实验可知,不同交联方式的弱凝胶体系对油藏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采用毛细管模型循环流动系统,对两种弱凝胶体系动态剪切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比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弱凝胶粘度降低,并且不同交联方式的弱凝胶体系剪切后粘度恢复性能不同;采用填砂毛细管模型研究了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性,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的孔隙半径小,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剪切变稀行为更加显著;采用天然岩心研究了HPAM在多孔介质孔隙表面的吸附性,结果表明,HPAM在孔隙表面吸附,选择性地降低了岩心水相相对渗透率。论文研究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采用弱凝胶深部调剖技术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需采取进一步的工艺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