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电影配乐风格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叔本华曾提出“一切艺术都向往音乐的形式,一切艺术都通往音乐”。音乐能承载最直接的人类情感,而非单纯模拟。它将原本具体的思维抽象化,而倾听旋律所产生的乐思具有多义化特点。而音乐正是利用这种情绪上的多样性,与其他艺术联姻,如唱词结合的叙事诗《诗经》或赋予无意识跃动的肢体以节奏,成就舞蹈的不同形式。而将“乐思”概念提炼并把抽象情绪推至巅峰的艺术形式,是整合了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第七艺术——电影。普遍来说,电影的创作主要以文学剧本、镜头为纲。通过“蒙太奇”手法对画面的最小单位镜头进行多样化的组接,形成完整的作品。素材上,电影通过实体记录、或对数字化影像的重塑、3D建模动画或纯光影的有机展示、几何的重新排列等方式创造某种情节或观念模式。“观念”的基础由不同地域、精神文明、境遇的人类思维组成。而对电影艺术工作者而言,终极叩问是如何构建无差别的,具象化的图形、文字、动作传递特定情绪,并越过差异去获得广泛认同。恐怕只有音乐可以把人们复杂的观念感知、未知情绪等因素进行桥接,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母体,兼备感性与理性因素的传输,但面对不可描述的抽象情感,很难用具体的影像造型或视觉符码对其进行界定,而声音的旋律、节奏、听感质地作为一种独立的逻辑存在,它的存在方式与人类通感最为接近。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影像可以为“无边界”的乐思情绪提供具体的游移范围,反过来的,音乐可以打破限定的文学性描述或较为单调的影像叙事,赋予它们更多意义,影像与音乐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交融关系。本文将上文提及到的“融合”概念作为基础,把视野聚焦在97回归前夕以及2003年CEPA签署后的时期,这是香港社会形态转变中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两岸一体化合作的标示。内地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催促香港电影人摆脱长久以来的单地域性思考,完成艺术思想上的自我变革,追求两岸共融共通的影像审美氛围,从而建立“跨境合拍”的新格局。新的市场特性、审查机制、受众群体对于转型中的香港电影来说是一种挑战,另外,内陆市场虽然广阔,但两岸差异化的审美体系与艺术话语依然是“北上”香港导演们创作道路上需要摸索的平衡点,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构建“内地认同”的基础上,又能保持香港电影人的个性。在这个变革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香港电影导演敏锐的捕捉到了不同地域背后的交叉点,即无差别的人类情感,他以富含人文关怀影像,充满时代特征的配乐织体,抒叹着历史变迁中的两岸同胞流露出的离散伤感与对旧时光的追忆,他就是被称为“北上先锋”的导演,陈可辛。他善于利用音乐艺术的情感共融,使旋律成为主题叙事的一部分。让特定歌曲或音符主题成为影像作品中暗藏的逻辑契机,例如陈可辛的处女作《双城故事》,九七回归时期的《甜蜜蜜》以及北上创作的首步影片《如果.爱》在这些最重要的创作时间节点上,陈可辛无一例外的将音乐作为电影的强调因素,而非常规附载。本文正是要探讨陈可辛导演在香港电影转型时期背景下的电影配乐风格变化,并作出具体的影音分析,以提供更多的创作型思考。
其他文献
当今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发展程度逐渐加深。在数学教学方面除了紧抓理论知识教学不放外,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从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
谢六逸认为新闻既是事实的报道,又是选择的艺术,新闻选择的核心标准是新闻的社会效益。报刊应该反映时代,为民喉舌,实行精编主义,内容要丰富,追求个性,满足读者需要,编辑要尊
本文主要介绍PE复合土工膜作为一个新型的防渗材料在明渠防渗工程的应用。
以西藏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现状和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状况,对存在问题给出改革建议,并以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为抓手,改进西藏高校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模式,以期
当代社群主义在吸收其鼻祖社群观念的基础上,将社群视作构成性而非工具化的存在,认为社群成员之间应该具有共享的善,在相互激励中促进德性的提升。社群主义的社群观对于解决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张,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有基于此,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
<正>大白菜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和菜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1蚜虫和白粉虱危害特点:二者均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分泌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化、大众化的趋势下,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进一步
针对居民生活用电的现状及发展 ,提出了调荷型家用电器的概念 ,并对典型调荷型家用电器——储水式电热水器进行调荷使用的可行性及技术要求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对居民生活用
中国传统色彩意象是中华民族关于色彩的共同心理认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中不断地传承与积淀,并能够在每个时代都焕发出自己独特的生机。随着全球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