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以来,我国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将外汇干预操作确定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外汇干预在长时间内实现了我国汇率的平稳发展,但是也产生了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影响等问题。 本文从分析我国外汇市场、外汇干预方式及传导机制入手,对我国央行的外汇干预的有效性和干预成本进行研究。首先,综述有关外汇干预有效性及成本理论,接着分析我国外汇市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并立足于我国外汇市场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外汇干预的现状以及达成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 然后,在之前的基础上,对外汇干预的有效性及成本做实证分析,为检验我国外汇干预的有效性,本文对我国外汇干预的目标以及外汇干预发挥效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干预是逆风向的,即以熨平汇率波动为目标,并且我国的外汇干预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渠道影响发挥效力。接下来,参照Ito(2002)的研究方法,从成本角度衡量了我国外汇干预的成效,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外汇干预操作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干预操作虽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均产生庞大的成本,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其收益是大于成本的。 最后,本文针对前面实证及分析,参照对比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要加快央行市场角色转变、提高外汇干预效率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