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解析大卫·科波菲尔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判现实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是对以往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对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矛盾的深度揭示反映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的一面。它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引导人们走向善良、正义、博爱。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憎恶分明,在幽默的故事背后常蕴含着严肃的主题。狄更斯以敏锐的观察、娴熟的技巧、细致入微的笔法,展现出十九世纪英国的全貌。《大卫·科波菲尔》作为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把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杰出著作。整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融入了狄更斯自身的许多生活经历。《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尽管很多人已经对《大卫·科波菲尔》作出了不同层面的详尽分析,但是几乎很少有人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本文试着借助该理论对《大卫·科波菲尔》的主人公大卫重新解读。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风格,并对《大卫·科波菲尔》进行了介绍以及文献综述。本文的第二部分对弗洛伊德以及其理论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其心理理论和文学的联系。本文的第三部,根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这三者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呈现出相互派生的关系,即本我中产生自我,而自我中又产生超我。大卫的成长和发展呈现出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的特点。本文从狄更斯与这部作品间的联系入手,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作者的童年经历为出发点,结合其成年后工作和婚姻经历,侧重分析狄更斯与其著作《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大卫的身世经历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中的具体体现,阐述狄更斯如何将自己投射到小说的主人公大卫身上,总结狄更斯在著作中的自我回归。在最后的结论部分,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对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出狄更斯创作时的心理动机及其潜意识。
其他文献
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成为各大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国内大部分手机企业,采用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对于新产品开发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协作,经历相
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总是把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对等作为最高目标。然而,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文学翻译是译者的文学再创作。由于译者不是单纯的翻译机器,有自己的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讲话高度概括了党8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精辟分析了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系统总结了全党开展保持
由于串行通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因而在工业监控、数据采集等实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PC机之间,PC机与单片机之间大都采用这种通讯方式.而在Windows下通讯
科学家设计出一种能使物体周围的可见光弯曲的材料,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装置已经距离变成现实越来越近。要实现隐藏物体的奥秘在于改变物体周围的可见光的运行方向。在
固始县赵岗乡石堰村是个人口只有1100人的小村庄,属浅山丘陵地形,林地资源丰富,但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加之传统的劳作方式,石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贫穷村。正在全村人民苦于致富
纸和笔等工具就是这样被赋予了某种精神,以至于如若分析中西绘画的差别,它们无疑成为首先被考虑的因素。不过话说回来,工具不过是被精神塑形的物质,它对于今日的艺术家其实更
为了解决中国非英语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理论家和教师为如何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中多数研究注重教
价格误区笔记本电脑价格一般比较贵,于是有些消费者就以价格为导向,谁家的价格低就买谁家的。其实,对笔记本电脑来说,由于在整机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消费者在价比三家时,对其整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反文化运动是指包括反政府,反越战和反对20世纪50年代的价值观和规范(亦称主流文化)在内的一切反抗形式。从直接影响上看,反文化运动促进了越战问题的加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