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困境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各方利益矛盾冲突的情境。环境特征、群体特征以及同伴的个体特征及相互作用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均等原则是社会困境中人们普遍偏好的决策分配原则之一,而群体中极少数成员违反均等原则和群体中绝大多数成员违反均等原则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两种情况。社会价值取向是个体行为决策的重要动机因素。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既是对青少年期的延续,又对今后更加成熟的社会交往产生深远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交往同样会面临各种困境形式,不论是学习互助、科研协作还是独具特色的大学寝室文化,都需要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权衡,研究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困境中的合作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通过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创设某种虚拟的社会困境情境,通过两个实验来研究均等违反人数的多少对社会困境中人们的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面对均等违反和均等违反的不同水平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改变具体的决策规则,提高了社会困境的冲突水平。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社会困境中,群体成员违反均等的信息反馈会影响人们在接下来的群体决策中的合作水平,均等违反后人们的合作水平显著降低。与均等违反人数少的情况相比,均等违反人数多的小组成员对群体决策结果的内归因水平更高。(2)在社会困境中,相比其他价值取向类型,亲社会型价值取向的人的合作水平更高。但是,这种合作水平上的差异在均等违反之后就不存在了。而且与其他价值取向类型相比,亲社会型价值取向的人对他人的合作水平的预期更高。在社会困境中,亲社会型价值取向的人对小组的集体效能感水平无论是在均等违反前还是均等违反后都要显著高于其他价值取向类型的人。(3)与均等违反人数少的情况相比,均等违反人数多的小组成员会体验到更强的消极情绪;面对均等违反现象,与其他价值取向类型的人相比,亲社会型的人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更高,消极情绪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