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过程中对政府职能的探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政府自身转型,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20世纪以后,以不同程度的民营化为特征的行政体制改革像民主化浪潮一样席卷全球,但10多年来我国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并没有达到目的。本文以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政府自身对职能转变目标模式认识变化上的研究,探讨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转型,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过程中,构建服务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合理性及其面临的瓶颈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瓶颈问题的出路。文章采取文献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导言部分综述了国内外的不同政府职能理论以及我国学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第二部分深入解读了1992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指出92年以后政府在其工作报告中对自身职能定位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职能模式转变到了服务型政府职能模式;第三章紧密衔接这一思想解读,从政治学角度进行学理性分析,指出在我国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这一目标模式的合理性;第四章指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难以实现预期在于政府理念导向与实际职能设置的矛盾、官僚制的扩张与“廉价”政府要求的矛盾、社会的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的矛盾所造成的职能转变瓶颈效应;第五章针对这些瓶颈因素,提出解决瓶颈在于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依法行政、突出人本理念与政府的公共职能,变革治理方式,妥善处理府际关系,建立职能评估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