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协同设计势必成为企业开展快速、高效设计研发的必然手段。而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有着不同设计习惯的设计人员,如何快速适应、共同完成协同设计,是当前智能制造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由此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开展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不难发现,现有协同设计管理系统仍存在着设计与管理融合度低、应用局限性大、缺少柔性化等问题,为此论文基于对企业的设计需求调研,提出了一个面向企业的多功能、柔性化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功能模型,并利用互联网开发技术实现了该系统,即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Collaborative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s,CDMSE),最后通过企业的具体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CDMSE功能模型设计。通过对现有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合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工作原理、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提出了一个面向企业的多功能、柔性化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功能模型。该模型将系统管理、协同设计、协同交流、知识库、人事资料库、插件库六大功能模块集中于一个平台系统,解决了以往企业设计进程需要在各种软件或系统之间不停切换的问题,提高了协同设计与管理的便捷性、高效性;为了提高系统柔性,提出了“插件库+通用系统”的组合设计理念,通过对插件库的设计,实现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柔性化和个性化定制。(2)CDMSE功能设计。结合CDMSE功能模型,针对目前企业开展协同设计以及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设计。(1)企业协同设计知识库的构建。按照亚里士多德(Aristctle)的知识分类方法,在CDMSE中将企业知识分为基础知识、设计案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四大模块,并构建其联结关系,通过搜索、我的收藏功能,帮助设计人员快速获取与项目相关知识及设计标准,同时帮助新加入成员快速了解企业与项目;(2)协同设计工作流的管理。针对项目管理(项目创建、进程查看、项目公告、项目成果、项目删除)、人员管理、审核、电子签名进行了设计,方便项目管理者进行进度监控、任务分解、人员分配、成果管理以及设计人员的任务汇报及成果上传,优化审核和签名过程,提高协同工作效率;(3)任务提醒。为参与设计的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即时提醒服务,确保协同设计工作流进程的畅通、高效;(4)协同交流。提供了论坛、邮件、视频会议三种沟通方式,保证异步、异地设计人员均能准时无忧参与设计和讨论。(5)人事资料管理。便于项目管理者快速查看项目组成员个人信息及过往项目经历,更为合理地分配任务。(3)CDMSE1.0的开发实现及实例验证。结合系统的功能树及工作流程设计,在B/S架构下,利用Java Script+HTML5+CSS3及Bootstrap框架在Visual Studio Code上进行系统前端页面框架设计,后端服务器主要采用Java+Servlet+JSP(Java Server Pages)及My SQL5.0数据库、Spring框架、Spring MVC在Eclipse上完成开发,服务器端利用Tomcat7.0完成发布。并结合实例应用,验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化学图论是应用图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分子)图的拓扑不变量和拓扑性质及其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在化学图论中,拓扑指数作为描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一种图不变量,不仅能够实现分子结构信息的数值化,还能够反映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在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和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基于度的拓扑指数——广义AB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获取途径越来越便捷,遥感图像处理的应用场景逐渐广泛。常见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先对地物特征采样,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做图像分割,由于分割轮廓细碎导致修正过于耗时,且图像处理的反馈不及时,因此设计实现一种遥感图像地物标注系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OpenCV图像处理库,开发了辅助人工标注图像的遥感图像地物标注系统。可以在原始图像上,人工粗略使用选择框选定标注区域后,由计算机进行轮廓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量爆炸式增长,使得终端嵌入式计算设备的缺点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单一终端设备使用场景和功能相对固化,使得设备资源利用率不高,存在计算资源过剩的现象。而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大数据量信息处理的用户,自身的终端资源不够用,受成本限制又难以更新高性能电子设备。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并结合目前“云+高性能计算芯片”一体化加速,协同发展等热门研究领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移动用户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5G网络将是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融合共存的网络,异构融合接入将成为5G主要特征之一,5G网络的应用场景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但随之而来是5G异构网络面临了更加复杂的隐私安全问题,如窃听、干扰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和分布式拒绝
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气质量的恶化愈演愈烈。而大气质量优劣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产生着很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人类要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飞速发展,各行各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建设,国家也在战略层面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对设备信息采集也由以前的人工现场监控录入逐步实现了设备的自主采集、上报数据给平台,并且平台还能远程对设备进行遥控遥调。“互联网+业务+智能设备”的信息化平台,即物联网平台。可以将物联网分为四个层次八个产业链。四个层次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八个产业
农村居民点复垦作为当前我国补充耕地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居民点复垦前的土壤受到较强烈生活、生产活动的长期影响。复垦过程中的表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双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的近擦边动力学行为的控制问题,以及一类具有非光滑特性的耳蜗背侧核(DCN)椎体神经元的分岔控制问题。这两类系统都属于第一类非光滑系统,即脉冲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对具有对称约束的二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通过近擦边动力学分析,发现其擦边分岔会在三种情况下失稳,以及在四种情况下产生一类余维二擦边分岔。针对这一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双侧擦边周期轨道局
预测问题通常十分复杂,受很多潜在因素影响,而且传统的预测模型在考虑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方面存在局限性,这通常导致预测问题难以解决。鉴于BP神经网络有对事务特征建模以及提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国家未来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应当而且必须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历来被中华优秀儿女赞赏、尊崇和践行。在当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背景下,大力培育大学生奉献精神,不仅是国家兴旺发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素质发展的现实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