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基抗冻水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在准固态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n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凝胶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等特点而成为理想的电解质材料,因此在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中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水凝胶电解质在0℃以下会出现冻结,导致电解质变得易碎,导电性显著降低,极大地限制了在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上的应用。因此,亟待开发具有抗冻特性的水凝胶电解质,以实现超级电容器在低温下的性能稳定。本论文首先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弹性、高压缩性及耐疲劳强度的复合水凝胶;然后将电解质盐引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得到高离子电导和优异机械性能、抗冻性能的水凝胶电解质,并与碳纳米管纸组成超级电容器,在器件水平上实现了低温条件下的正常使用,并在经历多次压缩循环后仍维持较高的比电容,为柔性储能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大豆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1)具有高弹性和抗疲劳性能的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分析。将丙烯酰胺(AAm)单体引入到大豆蛋白-聚乙烯醇(SPI-PVA)分散液中,通过大分子交联复合制备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SPI-PVA-PAAm复合水凝胶。系统分析了PVA用量、SPI用量及含水率对水凝胶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I用量的增加,水凝胶的网络孔径逐渐减小,弹性性能未受明显影响;随着PVA、含水率的增加,除网络孔径逐渐减小外,弹性性能也逐渐降低;当含水率由70%增加至80%时,弹性性能几乎不变,继续增加至90%时,弹性性能显著下降。从而说明水凝胶在形变恢复过程中,通过SPI粒子与PVA之间的滑动摩擦和塑性变形分散外应力和耗散能量,PAAm网络用于维持结构完整,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赋予水凝胶优良的弹性和压缩性能。与此同时,水凝胶分别在20%、50%、80%应变下经历近百次的循环压缩过程中,应力保持率约95%,塑性变形率约10%,能量耗散系数约0.2,未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和结构损坏,表现出优异的耐疲劳强度。(2)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抗冻特性的水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分析。将高浓度电解质盐引入到复合水凝胶中,利用离子化合物的依数性降低了水的凝固点,从而得到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抗冻特性的水凝胶电解质。探究了电解质盐的种类与浓度对水凝胶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抗冻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质盐氯化锂(LiCl)、氯化钠(NaCl)或氯化钾(KCl)浓度的增加,水凝胶电解质的结晶温度逐渐降低,离子电导率逐渐增加;当LiCl浓度为5 mol/L时,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当温度降低至-20℃时,基于NaCl和KCl的水凝胶电解质被冷冻,基于LiCl的水凝胶电解质的力学性能未出现明显的下降,在经历10次80%应变循环压缩后,应力保持率>85%,塑性变形率<32%;与25℃相比,LiCl浓度为15 mol/L的水凝胶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达100%。由此表明,基于LiCl的水凝胶电解质具有优异的抗冻性能。(3)具有优异耐低温性能的准固态超级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分析。利用碳纳米管纸作为电极,与LiCl浓度为15 mol/L的水凝胶电解质组装成准固态超级电容器。温度为25℃时,在0.8~16.2 A/g电流密度范围内,器件最大比电容为137.3 F/g,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4.3%,可承受0~70%的压缩应变。当温度降低到-20℃时,与25℃时相比,器件的电容保持率在80%以上,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1.1%,最大能量密度为9.7 Wh/kg,最大功率密度为4 722 W/kg,仍可承受0~70%的压缩应变。由此表明,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压缩性和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膳食因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平均血糖波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嘱患者按照入院前的饮食习惯进行6个月的正常饮食,于6个月后对入院患者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波动情况,按照平均血糖波动情况将所有患者分成出现波动组和未出现波动组。收集患者的饮食口味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
期刊
CS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溶剂,应用广泛,但它易挥发,散发出恶臭气味,毒性大,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活性炭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吸附剂,具有原料易得、成本廉价、操作简便和吸附效果较好的特点,在溶剂回收处理及净化废气废水等环保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市售活性炭对CS2吸附效率低、吸附容量低、残存率较高、吸附条件不明确等问题,开展活性炭对CS2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活性炭孔结构
学位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开发和利用原料广泛以及性能优良的木质素材料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在诸如微纳米材料等高价值利用领域中木质素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木质素基微纳米材料的开发值得深入探究。长久以来,水体中的六价铬(Cr(VI))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持续威胁,其去除技术亟待提高。吸附法由于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和易于操作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综上,设计和
学位
杉木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秦岭以南地区,土壤酸化,磷素利用率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土壤溶磷微生物与磷的转化密切相关,但由于定殖及竞争能力的影响而导致其应用效果不稳定,而从杉木组织中分离筛选的内生溶磷菌为兼性内生菌,其定殖和竞争能力较强,可高效的将土壤中的无效磷转化为有效磷。本研究以不同林龄、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土壤各磷素形态含量变化的研究为基础,利用高通量
学位
压敏胶由于其使用便捷、无毒、适用范围广和粘接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压敏胶按主体材料分类可分为丙烯酸酯压敏胶、有机硅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等。随着环境日趋恶化及人类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现今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合成高分子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天然橡胶、纤维素和松香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储量丰富。为进一步实现生物质材料高值化利用,本文选用天然橡胶、纤维素、松香等资源,通过酯化法、酰亚胺化
学位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是我国北方固沙保土、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乡土经济树种,其种仁含油量高,而且富含油酸、亚油酸以及独特的神经酸,是生产天然功能性药品、食品以及化妆品的优质原料,在近年来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冠果主要分布于中国水资源紧缺的“三北”地区,干旱已成为限制其适生区拓展、造林成活率、丰产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学位
为了解我国北方两类主要栎林——栓皮栎林和蒙古栎林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本研究选取了北京九龙山栓皮栎林、河北滦平蒙古栎林和内蒙古克旗蒙古栎林两种林型三个样地进行了调查比较。本研究在传统形态学鉴定基础上,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部分蛾类昆虫进行了物种鉴定。并利用物种累积饱和曲线评估了抽样调查的充分性。研究克服新冠疫情调查次数有限的困难,初步建立了不同样地蛾类群落物种组成数据,分析了时序动态变化规
学位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广泛应用在山地造林中,对合理利用困难立地具有重要意义。施肥是苗木培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手段,对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表现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大田培育的1年生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为对象进行常规施肥和秋季施肥试验,设置2个常规施肥水平(0、80 mg N·株-1),4个秋季施肥水平(0、12、24、36 mg
学位
杨属(Populus L.)植物生长迅速、遗传转化体系成熟、基因组相对较小并已完成基因组测序,具有优良的实验特性,是木本植物的模式树种。另外,杨树因其生长速率快、抗病能力强、绿化效果明显,在众多可供选择的绿化植物中也具有突出的价值。而近年来杨树飞絮(种毛)及花粉已成为困扰我国北方城市的一大难题,在人口稠密的地区造成了较严重的城市健康问题,是春季人体重要的致敏源。本研究将前期工作中筛选出的2个杨树种
学位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是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寻找可部分替代化石资源的可再生资源,实现CO2减排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具有清洁、绿色、储量丰富、可再生的优点。利用林木剩余物等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制备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其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木质纤维热化学转化过程不可控,产物组分复杂,难以高值化利用的问题,对林业剩余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等具有重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