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末的话剧,在艺术领域中一直以上升的趋势在发展,但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文化市场的兴起,文化消费市场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话剧受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逐步走向滑坡。然而1994年由李光珠创作,方美善导演的朝鲜族话剧《白雪花》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话剧《白雪花》从延边演到长春,再从长春演到北京,1994年在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话剧交流演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化新剧目奖”,取得了很大成果。较之取得的成果,理论研究逊色多了。为了给话剧《白雪花》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采用文化学方法研究《白雪花》与社会的关联性,用戏剧学方法研究《白雪花》的戏剧特征,用美学方法研究《白雪花》的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首先,分析话剧《白雪花》的创作背景。从社会文化背景研究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以及在巨变的时代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下,发生的一系列的社会现象。从戏剧发展背景研究了戏剧滑坡的现象和原因,并探析话剧《白雪花》与社会的关联性。其次,探究话剧《白雪花》的戏剧特征。分析《白雪花》主题的同时,深层次地探究《白雪花》的引申意蕴,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普遍具有的一种现象。再则分析《白雪花》戏剧结构特征和表现方式。再次,结合东方戏剧“虚实相生”创作理论,分析《白雪花》的美学追求。最后,分析《白雪花的》的缺憾。首次在学理层面给《白雪花》以比较全面的学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