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U(1)规范场下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在第二章中简要介绍了暗物质存在证据、暗物质分类、暗物质模型和暗物质探测。其次,在第三章中,首先介绍了与NFW密度分布不符合的天文观测结果,然后根据以上结果,介绍了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SIDM)。M.Rocha等人通过多体数值模拟发现,从矮星系到星系团尺度上,自相互作用暗物质的散射截面质量比σ/m=0.1cm2/g与观测值符合得很好,而且σ/m≠0说明暗物质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借助以上结果,在第四章中讨论了新U(1)规范场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首先介绍WIMPless带隐电荷暗物质模型,其中考虑第三代隐右手stau,即X=(ヲ)hR。通过利用热力学遗迹密度,并讨论在新U(1)规范场下Sommerfeld和束缚态增强湮灭效应对暗物质质量范围的影向,给出了mX和gX范围,其次介绍了在新U(1)规范场下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最小模型(X和暗光子),根据热力学遗迹和银河系动力学给出质量mX大约是TeV,精细结构常数αD(<~)10-3,然后在最小模型基础上加入轻费米子C,使其与X粒子之间形成耗散动力学机制,并利用热力学遗迹和以康普顿散射和轫致辐射为主的冷却过程给出了mX,mC和αD范围。最后,简要讨论了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对太阳系的影响。
其他文献
金团簇在电子设备、功能纳米材料、光学材料、催化剂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从实验和理论上对金团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基态结构、电子结构、催化、吸附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方面。金团簇有可观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可以作为一些光学器件的基本材料。本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并讨论金团簇非线性光学性质,并且讨论在金团簇中掺杂同主族的银或铜原子对其结构、电子性质以及一阶超极化率的影响。文章从掺杂位置、杂质浓度、团
一维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和纳米带等)的制备及其物理特征的研究是当今学术界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中对于一维纳米结构制备方法的探索及创新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Zn_(1-x)Mg_xO是一种新型Ⅱ一Ⅵ族宽禁带三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兼顾ZnO、MgO材料性能的同时,具有带隙连续可调的特点。这种材料可与ZnO一起组成异质结、量子阱和超晶格,这不但能极大地提高ZnO的发光效率,而且能对材料的发光特性进行调制。随Mg含量不同,Mg_xZn_(1-x)O可偏向某一晶格结构,Mg含量62%为立方晶体结构(晶格常数与MgO相近,a略有减小),在二者之间为混合相。本
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BEC)在实验上的成功,再次引发了大量关于BEC性质的研究。迄今为止,实验上的BEC都是在外势约束下实现的。当玻色气体被束缚在一个空间变化的外势场中,能量和
P53基因是一种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 作为转录因子,在与其上、下游相互关联的基因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中起着枢纽的作用。如当细胞受到刺激时,P53可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完
质量在1 GeV附近的轻标量介子是现代强子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源于对于轻标量介子本质的持久讨论.到目前为止,对于f0(980)介子的主要结构还未获得一致的看法。f0(980)介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