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在第二章中简要介绍了暗物质存在证据、暗物质分类、暗物质模型和暗物质探测。其次,在第三章中,首先介绍了与NFW密度分布不符合的天文观测结果,然后根据以上结果,介绍了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SIDM)。M.Rocha等人通过多体数值模拟发现,从矮星系到星系团尺度上,自相互作用暗物质的散射截面质量比σ/m=0.1cm2/g与观测值符合得很好,而且σ/m≠0说明暗物质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借助以上结果,在第四章中讨论了新U(1)规范场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首先介绍WIMPless带隐电荷暗物质模型,其中考虑第三代隐右手stau,即X=(ヲ)hR。通过利用热力学遗迹密度,并讨论在新U(1)规范场下Sommerfeld和束缚态增强湮灭效应对暗物质质量范围的影向,给出了mX和gX范围,其次介绍了在新U(1)规范场下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最小模型(X和暗光子),根据热力学遗迹和银河系动力学给出质量mX大约是TeV,精细结构常数αD(<~)10-3,然后在最小模型基础上加入轻费米子C,使其与X粒子之间形成耗散动力学机制,并利用热力学遗迹和以康普顿散射和轫致辐射为主的冷却过程给出了mX,mC和αD范围。最后,简要讨论了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对太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