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下的艾米莉 狄金森及其作品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艾米莉·狄金森共创作了1775首诗歌,其中500多首以自然为主题。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她描绘的对象。她对自然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有喜爱,有怀疑。这种自然观有悖于传统诗人。同时,她拒绝接受宗教信仰,对上帝持怀疑态度,所有这些都是对传统父权制度的挑战。通过凸现女性的叛逆和自救以及真正颠覆传统男性的权威,她超前地向世人展现了女权思想及女性新形象,从而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这比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早了一个世纪。   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从未逃脱诸多评论家关注的目光。国内外对其探讨的文章不胜枚举,但至今很少有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探讨狄金森其人其诗。究其原因,前人研究中未将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结合,忽视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尽管狄金森无意成为一名生态主义或女权主义者,但诗人的直觉和女性的切身体会使她在诗歌中不自觉流露出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   本文采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依据,结合狄金森的生活背景及其诗歌创作,解读其神秘的隐退人生及作品中瞻前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并最终得出结论:因为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艾米莉·狄金森形成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并在其诗歌中予以了表达。更重要的是,尽管她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并不成熟且存在缺陷和局限,但对现代社会却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启示。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互联网繁荣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和全人类的生活。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疾速发展造就了不计其数的互联网用户,这为以互联网为基础和依托的电子商
20世纪80年代,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们提出了“文化转向”这一当代翻译研究的主流术语,之后翻译研究便越来越趋向于关注文本外的因素,如译者,历史,文化与政治等,而并非把翻译研究局限
萧伯纳被称为英国现代戏剧之父,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萧伯纳一生著作颇丰,包括50多部戏剧和诸多戏剧批评、演讲,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在作品中揭露了一
文化移情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文化的传统积淀和约束,将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在主动的对话和平
近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许多公司都将网站建设成为双语或多语网站。翻译工作是企业网站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的翻
2016年1月31日,MDL冬季赛的总决赛,EHOME和EG的第三场正在舞台上进行。  在前两局比赛中,EHOME干净利落的以2:0拿到了赛点,如果能拿下这场,他们就将击败EG拿到冠军。  比赛本身自然备受关注,但除了比赛之外,还有不少人把注意力放到了解说台上。原因很简单,担任这场比赛的解说是单车。让单车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场关键的比赛,让他从另一个层面上“一战封神。”  “这场比赛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