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使”概念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致使关系普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间,它是人类对现实世界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的语言表征。本研究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致使构式的情况进行研究,以期调查出如何取得更有效的致使构式习得以及弄清低效致使构式习得产生的因素,探寻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致使概念及其相应句法构式的认知思维,深刻探究致使构式的英汉句法表达的差异。 本研究以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y)、“即时思维”(Thinking-for-Speaking Hypothesis)假说和错误分析假说(ErrorAnalysis Hypothesis)为理论基础,对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中国大学生对致使构式习得失误的深层原因,以便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致使构式习得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1)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致使构式的程度如何?(2)中国大学生对英语致使构式的习得存在哪些典型错误?基于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本研究总结出如下发现: 1)由于英语水平的差异,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致使构式的情况存在明显的习得差异。英语水平与致使构式的习得水平成正比,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越高,其所习得的致使构式类型就越多,习得的准确性就越高,反之,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越低,其所习得的致使构式类型就越少,习得的准确性就越低;就英语致使构式的类型而言,对SVOC致使构式的习得效果普遍好于对SVO致使构式的习得。如果中文的致使结构有别于英语的致使结构,那么中国大学生在习得英语SVO致使句式方面就会有很大的麻烦。甚至在英语SVOC致使结构方面,当习得习语型SVOC句法呈现的结构时,中国大学生则面临最大的挑战,因为中国大学生往往激活自己已经形成的对英语某些常用的不及物动词结构规则的过度概括。 2)语言任务类型与语言习得水平有关,在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中,英语学习者表现出同等水平,即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越高,则其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正确率就高,反之,则正确率就低。在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致使结构SVO句式和SVOC句式的研究中,本研究着重分析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致使结构中出现的三类典型习得错误:误把英语致使结构中句法明示的补足语当作状语的错误、随意省略英语致使结构中应该句法呈现的受施格反身代词的错误和习得英语习语型致使结构的低效性。本研究致力于探寻这三类习得错误的根源,因为这些根源反映出中国大学生在习得英语致使结构中的习得策略和直觉。由于深受对英语致使结构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有运用中文的典型致使结构的表达倾向,中国大学生在测试中常常偏爱使用MAKE型致使结构。中国大学生在习得英语致使结构中的典型错误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可以用来分析他们的英语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本研究有意义,因为本研究致力探寻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致使构式出现的习得特征和习得错误的根源,这有助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克服可能的母语负迁移或避免中介语石化,高效地习得英语致使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