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L.)Merr.]原产于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与食用植物油的来源。大豆油大约占世界植物油市场的35%。大豆油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其品质主要由其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和数量决定。大豆油脂脂肪酸主要由饱和脂肪酸(棕桐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大豆油脂中以亚油酸含量最高,硬脂酸最低。油酸、亚油酸对人体有益,它对防止高血压和心脏病等有重要作用。大豆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着食用油及其产品的营养价值。大豆油脂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豆油的营养价值就高。亚麻酸易使油脂氧化变劣,使豆油营养价值降低。棕桐酸和硬脂酸,不易消化吸收,人类过多食用,会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大豆油脂脂肪酸改良的策略,应是在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同时,适当降低亚麻酸含量。本研究在分析大豆油脂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发掘与其相关能够稳定遗传的QTLs,其为大豆油份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五种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油酸;硬脂酸与油酸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86)。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712和-0.4256。亚麻酸、亚油酸以及油酸的相关关系比较稳定,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较一致,这就说明这两组性状的相关关系非常稳定,他们内在的遗传基础是相当密切的。也就说明,当油酸含量增加时,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减少。反之,油酸含量减少时,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增加。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性状相互消长的关系,可作为选择的间接依据。本研究利用高油酸的L-9和低亚麻酸的哈91016杂交获得的F2代群体,利用气相色谱脂肪酸甲酯化法测定五种脂肪酸的含量,利用500对SSR引物对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进行基因定位,其中多态性标记的有124个,占24.8%,通过MPMAKER/EXP V3.0构建连锁图谱,得到一个包括123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这123个SSR分子标记总长度约6979.9cM,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56.29cM。F连锁群的最长距离为345.4cM,最短距离为5.7 cM。大豆种子中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分析。结果检测到当LOD大于2.0时控制大豆油酸含量的QTL有两个位于连锁群MLG G、MLG D1b,上LOD值分别为3.24和4.01,与SSR标记Satt012的距离是12.01cM ,与SSR标记Satt274的距离是14.01cM;其对油酸含量的贡献率为9.02%和14.86%。控制大豆亚麻酸含量的QTL有两个位于连锁群MLG K、MLG A2上,LOD值分别为2.65和3.01,与SSR标记Satt394的距离是18.06cM ,与SSR标记Satt097的距离是5.13cM;其对亚麻酸的贡献率分别为11.03%和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