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是基于与金融消费者的人身相联系且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的个人信息而产生的一种权利。随着金融业的日益国际化,强化对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的保护,不仅是我国理论与立法部门亟需解决的一个特殊课题,也是国际立法的大势所趋。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以及对国内外立法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就我国金融业务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之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保护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该部分通过对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产生的背景、特征的剖析,进一步探讨对其保护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国外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法律保护之考察。通过对美国、欧盟和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关于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简要分析,考察国外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法律保护机制在保护理念、保护模式选择及具体法律规制的不同之处,再反观我国的发展历程,以期对我国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启示、有所指引;第四部分我国金融业务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及其法律原因。通过对实践中侵犯金融业务中隐私权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整理,可以将金融业务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归为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被收集、利用之知情权;侵犯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完整之要求保密权;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自控、自决之支配权及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被不当泄露、侵害损害赔偿请求权。究其易受侵犯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保护存在着缺少基本法层面的立法、缺少民事赔偿救济机制的保障、制度供给设计缺陷等严重问题;第五部分完善我国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该部分旨在通过前述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其中包括完善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保护立法、强化民事赔偿责任的公平协调作用、强化诱致性制度供给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强化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