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开采对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对矿区和周围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成为影响矿山持续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基础调查项目《福建省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及子课题《福建省大田银顶格环境监测区》,以福建省大田县银顶格铁矿和上京煤矿作为研究区,以美国Worldview-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解译数据源(2014/2016年,全色波段0.5m和多光谱2.4m),应用ERDAS软件进行图片处理,结合研究区矿山开采、地质等相关资料,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遥感解译和矿山实地勘察,对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预警。综合分析研究其矿山各占地类型的环境恢复治理速度与成效,为全省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积累经验,并为相似的矿山类型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据。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成果:(1)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数据分析,在研究区大田银顶格铁矿及上京煤矿发现地质灾害隐患17处,其中滑坡9处,塌陷4处,泥石流1处,水体污染5处,粉尘污染1处。经数据反馈,大田县国土、环保等部门及时监管,危害陆续得到治理改善,整体矿山通过复绿环境等措施,矿山环境有了一定好转。(2)查明监测区矿山开采程度、资源损毁、地质灾害发育、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等情况,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级。环境严重区主要集中在矿山露天开采处,其中包括采场、尾矿库及废渣堆等地,环境较好区则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矿山建筑及植被较少的农田、水域及坡度较缓、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等区域。(3)对不同级别环境提出整改休整对策,为政府制定矿山修复环境方案提供策略:严重区域,提出严格采矿权力度审核,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制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强制性达标政策等举措;环境较好区域,应建立矿山生态恢复体系、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