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FBP1在胚胎发育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ma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的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在主动脉、颈动脉或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形成粥样斑块,是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和外周动脉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目前临床以降脂、抗炎和抗氧化等药物延缓疾病的发展,并结合支架和搭桥等介入治疗手段,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制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受损、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换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导致了AS斑块的形成,其中,VSMCs表型转换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转录激活因子Myocardin与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结合调控VSMCs收缩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维持其收缩表型,然而,在内皮细胞受损后的多种因素刺激下VSMCs收缩基因表达降低,其由收缩表型转换为合成表型是AS发展的重要细胞事件。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血清应答因子结合蛋白1(serum response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SRFBP1)是Myocardin的辅因子,其协同Myocardin激活了体外培养的VSMCs收缩型标志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VSMCs的增殖,维持收缩表型。本研究基于前期的实验基础,利用loss-of-function策略探究该基因在体内VSMCs中的功能。然而,在构建Srfbp1敲除小鼠过程中出现胚胎致死现象:我们通过小鼠胚胎基因型鉴定,发现在E9.5前小鼠基因型中野生:杂合:纯合比例为1:2:1,但是在E10.5纯合子比例下降至0,同时解剖E7.5-E9.5小鼠胚胎,E7.5和E8.5显示正常,但在E9.5胚胎部分胚体出现萎缩。为了确定SRFBP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功能的时间,取E6.5-E14.5小鼠胚胎检测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SRFBP1从E7.5开始表达并持续至E14.5。对E9.5胚胎进行半薄切片与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致死胚胎细胞发生固缩,心脏形成部位异常,推测Srfbp1-/-小鼠胚胎致死可能是因为心脏发生异常所致。为了研究SRFBP1在体内VSMCs中的功能,我们分析发现SRFBP1蛋白在敲除杂合子(Srfbp1 heterozygous,Srfbp1+/-)小鼠主动脉表达降低了约60%,基于此,本课题将Srfbp1+/-与AS经典模型Apolipoprotein E缺失(Apolipoprotein E dificient,Apoe-/-)小鼠杂交分析SRFBP1对AS发生的影响。Srfbp1+/-小鼠与Apoe-/-小鼠杂交获得Srfbp1+/-/Apoe-/-小鼠,通过繁殖分别得到同窝Srfbp1+/-/Apoe-/-和Srfbp1+/+/Apoe-/-小鼠进行后续实验,小鼠正常饮食至1月龄后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饮食5个月,分析血脂水平、Srfbp1及VSMCs收缩相关基因(Sm22α和α-Actin)在不同小鼠动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SRFBP1低表达不影响血脂水平的变化,主动脉Srfbp1及VSMCs收缩相关基因Sm22α和α-Actin的m RNA和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说明SRFBP1参与AS发展,且不依赖于血脂水平的变化;全长主动脉及心脏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分析AS病变面积,结果显示:Srfbp1+/-/Apoe-/-小鼠全长主动脉中AS斑块面积明显增加,其中高脂高胆固醇喂养2个月和5个月斑块面积分别增加了约47.46%和71.67%,主动脉根部切片分析结果与其相似,说明SRFBP1低表达促进AS的发展;同时Srfbp1+/-/Apoe-/-小鼠斑块内其坏死核心增加了约44.7%,说明SRFBP1通过减少斑块坏死核心的面积抑制AS的发展;利用单核巨噬细胞标志蛋白F4/80和VSMCs标志蛋白α-SMA进行粥样斑块内免疫荧光显示,结果表明:Srfbp1+/-/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病变斑块中α-SMA的阳性区占比升高了约22.47%,F4/80阳性区占比降低了约31.85%,说明在SRFBP1低表达后,动脉斑块内部VSMCs占比升高,提示SRFBP1对AS的抑制主要依赖于其对VSMCs的作用。由于AS发生时SRFBP1表达下调,我们进一步采用血管平滑肌特异性表达元件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过表达SRFBP1载体,分别将AAV9-Srfbp1病毒、AAV9-CON对照病毒或PBS一次性尾静脉注射Apoe-/-小鼠,继续探究SRFBP1体内维持VSMCs收缩表型的功能,结果显示:相比AAV9-CON和PBS组,AAV9-Srfbp1组小鼠主动脉VSMCs收缩相关基因明显升高,主动脉病变面积与斑块脂质沉积分别降低了约42.9%和57.2%,且不依赖于血脂水平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SRFBP1通过调控VSMCs收缩蛋白的表达抑制AS的发生。综上所述,SRFBP1可能在胚胎时期心脏的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在动脉组织中通过参与调控VSMCs收缩基因的表达参与了AS的发生过程,为AS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AS的AAV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溶解浆是一种α-纤维素含量90%以上的高纯度化学浆,可替代棉麻等天然高纤维素纤维用来生产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醚等高附加值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烟草、国防、电子产品制造等国民经济各领域。本研究基于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植物纤维原料三大组分利用的生物质精炼理念,探讨一种能够用于高纯度溶解浆制造的工艺路线。论文采用较为成熟的硫酸预处理,通过响应面优化预处理条件,并用硫酸盐法制备高
学位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延安市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但自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探究其植被变化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00-2019年Landsat TM/ETM+/OLI生长季遥感影像构建逐年NDVI最大值时间序列,采用断点检测算法DBEST发现植被的变化时间,并利
学位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探的逐渐深入,稀土元素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排行世界第三,但多数均以原料等粗制品直接出口,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稀土元素的精深加工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最近几年,以稀土元素为原料合成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大部分三价镧系离子均具有未充满的4f电子,其4f电子可在7个4f轨道中任意排布,从而
学位
为弥补耐盐植物传统筛选评价方法多样、操作繁琐复杂以及对植物器官造成不可逆伤害等不足,本研究选用Na Cl溶液对欧美杨、沙枣、西伯利亚白刺和柽柳(“乔柽1号”)进行为期45天的胁迫试验。测定出生长形态、叶片温度等指标,先用常规评价方法得出出植物的耐盐性顺序;然后经过发射率和拍摄距离的控制试验,探究出影响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因素,用所得最合适的拍摄距离和发射率获取不同盐浓度下的植物叶片热图像,建立盐胁迫下
学位
我国拥有丰富的竹种资源,竹子以其独特的自然形态构建了极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造景造园材料,亦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造林树(竹)种,更有以竹林为基底而建设成的森林公园。宜兴竹海是以竹林为主要资源的省级森林公园,被誉为“华东第一竹海”。公园始建于1998年,随着游客自然旅游需求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宜兴竹海开展视觉景观质量提升的工作势在必行。游客通过视觉来感知森林公园内的景观,景观破坏会给
学位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有毒重金属的环境污染正在增加。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其中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受其影响的土地面积估计超过12亿亩,涉及70%以上的县,覆盖厂矿、道路、耕地、林地、牧场等多种立地。本研究通过矿区植物调查,记录群落特征,确定灌木柳黄花柳是矿区分布的优势树种。分析了黄花柳根、茎、叶重金属浓度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依据黄花柳的地上部重
学位
地被竹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鞭段容器育苗是地被竹生产可全年造林、一次成景竹苗的重要手段,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状况与竹苗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开展地被竹鞭段繁育容器育苗试验,明确适宜地被竹鞭段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比、鞭段质量、基质养分,摸清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旨在为促进竹鞭侧芽高效萌发、提高竹林产量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轻基质配比效应以林地覆盖后的废砻糠、泥炭和黄心
学位
兰科是自然界中仅次于菊科的一个大科,卡特兰是热带兰里花色丰富、香气浓郁的一个类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朵散发气味是植物吸引特定对象进行传粉授粉、防御伤害的重要手段,对植物生存及进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类对于气味的偏向性喜好,使得花朵芳香成为花卉培育与应用的重要观赏性状之一。卡特兰‘KOVA’不仅花香浓郁,且其花被香气在较短时间内变化极大,这种现象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花香在时期、部位上的差异。因此
学位
“退耕还湿”工程是我国保护湿地自然资源、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然而,退耕还湿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复杂、可达性较差,传统的湿地调查手段并不能满足工程实施的快速监测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已实施退耕工程地区的特点,寻找准确识别退耕地块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为我国科学退耕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退耕还湿工程试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
学位
竹子属禾本科(Gramineae)的竹亚科(Bambusodeae),是一种优良的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市绿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我国的竹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在干旱少雨的广大北方地区应用很少,仅有少量竹种引种成功,无法满足北方常绿植物品种种植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本实验以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