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采用不同方法在四维CT(4D-CT)影像上勾画了三种非小细胞肺癌内大体肿瘤靶区(IGTV),并比较了三种靶区位置和体积差异,探索在4D-CT上勾画靶区的方法。为了分析4D-CT相对于轴位(三维CT)3D-CT包含的呼吸运动信息量,以及个体化的3D靶区相对于4D靶区临床应用的价值,本文从GTV(大体肿瘤靶区)和PTV(计划靶区)层面分别比较了3D靶区和4D靶区位置和体积差异。方法:2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胸部分别行轴位3D-CT和4D-CT模拟定位扫描,基于4D-CT影像采用三种方法分别勾画NSCLC原发肿瘤的IGTV:在10个呼吸时相CT图像上分别勾画GTV并将其融合得到IGTV10;将0%时相和50%时相GTV融合得到IGTVEI+EE;在MIP图像上勾画可见肿瘤得到包含呼吸运动信息的IGTVMIP。对比三种勾画方法所得原发肿瘤内靶区IGTV10、IGTVEI+EE、IGTVMIP的位置、体积、包含度(ID)及匹配指数(MI)。继续收集病例至28例,在3D-CT影像上勾画GTV(GTVconv),基于GTVconv和4D-CT测量的个体化肿瘤运动矢量定义PTVvector,基于4D-CT所有时相定义PTV4D。两PTV均采用7mm的亚临床病灶,3mm的摆位误差。分别从GTV和PTV层次比较不同肺叶3D靶区和4D靶区位置、体积及包含度的差异。结果:IGTV10、IGTVEI+EE、IGTVMIP三者的靶区中心在x、y、z轴上的平均差异<1mm且无统计学意义。IGTV10 > IGTVEI+EE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70,P = 0.028), IGTV10 > IGTVM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54, P = 0.065) ,IGTVEI+EE与IGTV10、IGTVMIP与IGTV10比值分别为0.85±0.08和0.92±0.11。IGTV10对IGTVEI+EE和IGTVMIP的包含度分别为(84.78±8.95)%和(88.47±9.04)%。IGTV10与IGTVEI+EE、IGTV10与IGTVMIP的匹配指数分别为0.85±0.09、0.86±0.09。肺上叶组(A组)和肺中下叶(B组)IGTV10体积均大于GTVconv(P = 0.001,0.002)。IGTV10与GTVconv体积比为1.61±0.56,与肿瘤的运动矢量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 = 0.052);对于全体患者,IGTV10被GTVconv包含度和IGTVconv被GTV10包含度均数分别为58.32%和87.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IGTV10被GTVconv包含度与肿瘤的运动矢量负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 = -0.47, P = 0.007)。A、B两组肿瘤三维运动矢量中位数分别为0.28cm和0.7cm。PTVvector和PTV4D中心点在左右(LR)、前后(AP)和头脚(CC)方向位置差异均接近0,A、B组PTV4D和PTVvector体积比分别为0.75和0.52,PTV4D和PTVvector体积比和肿瘤中心三维运动矢量有显著相关性(P = 0.008和0.003)。A、B两组PTVvector被PTV4D包含度中位数分别为69.19%和51.60%,而两组PTV4D被PTVvector包含度中位数分别为98.99%和99.94%。结论:基于4DCT不同方法所勾画的IGTV中心位置变化不明显;IGTVEN+EE和IGTVMIP均不能替代IGTV10,但IGTVMIP与IGTV10大小更接近;IGTVEN+EE与IGTV10比值与肿瘤运动矢量相关,肿瘤三维运动幅度大且体积较小时IGTVEN+EE与IGTV10比值较小。IGTV10体积显著大于GTVconv,两者的比值随着肿瘤运动幅度增加有增大趋势。GTVconv对IGTV10包含程度较差,且随着肿瘤运动幅度增加显著变差。源于3DCT靶区位置的不确定性,基于3DCT构建靶区需要在同一方向上均匀外扩补偿呼吸运动。PTV4D体积小于PTVvector,PTV4D与PTVvector比值与肿瘤运动相关。基于常规轴位3DCT定义的个体化计划靶区能够很好地覆盖基于4DCT定义的计划靶区,但同时包含了相对较多的正常组织,对于肺中下叶肿瘤更这一特点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