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策略挖掘玉米氮响应的株型性状关键位点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gidtfdx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至关重要的营养元素,合理的氮肥施用将显著增加作物产量,氮营养供应不足则会导致作物减产,而化肥的过量施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氮高效利用是当前玉米育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筛选氮高效品种,从而减少田间氮肥施用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株型作为玉米生长最直接的评价指标之一,是影响玉米种植密度、光合作用和籽粒产量的关键因子。因此,有必要对株型相关性状的氮响应关键QTL区段进行定位。本研究以包含226份玉米自交系的关联群体和包含145份单片段代换系的双亲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策略,在低氮(不施氮肥,N0)、中氮(纯氮375Kg·hm-2,N1)和高氮(纯氮750Kg·hm-2,N2)水平下,分别对三年6个环境9个玉米株型相关性状开展研究,初步揭示控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玉米理想株型性状的遗传位点,规模化挖掘与玉米株型性状及氮响应相关的QTL(或候选基因),旨在为进一步揭示玉米株型形态调控和氮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提供科学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遗传基础较为丰富的226份玉米优良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和145份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在3种氮水平条件下,对三年6个环境条件下的玉米株高(PH)、穗位高(EH)、穗上叶片数(LANE)、雄穗主轴长度(TMAL)、雄花分支数(TBN)、叶长(EL)、叶宽(LW)、叶夹角(度)和叶绿素含量(CC)9个株型相关性状开展研究。表型分析结果表明,9个株型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幅度大,不同性状间的氮响应多样性丰富,适合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3种氮水平下,9个株型性状在不同基因型材料间均表现出极显著(P<0.01)差异。同时,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群体中,不同环境间不同氮水平下9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拟正态分布,各个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并呈连续变异,说明不同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氮响应属于多基因型控制的数量性状。(2)基于包含60,000个SNPs标记的基因芯片对关联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按照高质量SNP标记筛选标准,挑选出均匀分布于全基因组、多样性丰富且缺失率低的8,905个高质量SNPs标记。关联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将226份供试材料划分热带种质、温热改良系、改良瑞德、兰卡斯特和Iodent种质5个类群。利用Farm CPU程序包对三种氮水平下6个环境下的226份玉米关联群体的株型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3种氮水平下分别检测到41,47,41个控制株型相关性状变异的QTLs。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目标QTNs连锁区域内共存在73个候选基因,其中有功能注释的候选基因共64个。在N0-N1水平下,检测到1个同时控制穗位高、雄穗分支数、株高的SNP标记PZE-108074276,位于第8染色体上;2个控制穗位高、雄花主轴长度的SNP标记PZE-101175276、PZE-103054355,分别位于第1、3染色体上。在N1-N2处理下,检测到1个同时控制叶绿素含量、雄花分支数、叶长的SNP标记PZE-10504973,位于第5染色体上。2个控制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的SNP标记PZE-108079256、PUT-163a-74240952-3655,分别位于第8、2染色体上。1个控制株高、穗位高的SNP标记PZE-108052544,位于第8染色体上。(3)结合SSSLs群体在不同环境、3种氮水平条件下的株型相关性状鉴定结果和基因型鉴定结果,对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到83个控制株型相关性状变异的QTLs。其中3个氮水平条件下分别定位到24,29,30个株型性状的QTLs,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出481个候选基因,其中具有功能注释的候选基因有430个。在3种氮水平下,未同时检测到相同的QTL;说明株型性状受氮肥影响较大,不同的N水平下基因表达的数目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N0-N2处理下,在第5染色体上QTL区间(S160530201-S162558093)检测到1个叶长QTLq LL5(q LLLN5、q LLHN5),可分别解释叶长表型变异的27.39%和23.57%,且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综3。这些遗传位点的发现为开展氮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克隆提供了候选位点,为玉米氮高效的遗传解析提供科学支撑。(4)以玉米自交系B73的物理图谱为参考,区段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结果存在3个共定位区段,分别为S62229237-S63525343,S167607737-S168626993,S87953001-S89101165,分别位于玉米第3、5和10染色体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三个区段内一共存在18个候选基因且均具有功能注释,包括叶绿体蛋白酶、蛋白质磷酸化、转录调控、跨膜运输和逆境反应等;其功能涉及氮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生物调控、信号传导和应激反应等。
其他文献
以《伦敦新闻画报》为代表的西方报刊大量传播了与中国相关的图像。这些图像既有西方画家创作的关于中国的图像,更有来自中国的图像。本文将近现代中国图像在海外的传播纳入广义美术史的范畴进行研究,具体回答:《伦敦新闻画报》是如何传播中国图像的?在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评价体系?横跨百年,其表现与传播有何变化?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构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可变的组份及可调的孔道结构等特点,常作为信号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其主要通过主体框架与客体分子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来产生或催化放大传感信号,且作用力的强度及方式直接决定MOF传感器的灵敏度。因此,为了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灵敏检测,合理设计MOF框架以实现主客体相互作用最佳是当前MOF生物传感研究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以一系列具有氧
水凝胶是由亲水3D网络结构所形成的,能促进伤口愈合,被人们当做是最有前景的现代伤口敷料。自愈合水凝胶因为具有可逆动态键而能够自我修复损伤,还能恢复其原始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利用有效的化学结构设计以及分子设计,自愈合水凝胶能含有优良的粘附强度、机械性能以及生物学功效。透明质酸和明胶它们都是细胞外基质的有效组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且前者保水性好,可促进伤口愈合;后者能够生物降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天然和人造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形貌、结构和优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构建电化学传感界面的首选材料之一。本文制备了、三种非酶贵金属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不同的分析物,如葡萄糖、儿茶酚、对苯二酚和过氧化氢,具有高的灵敏度、优异的选择性和宽的线性范围,还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不同分析物的检测。该工作的研究成果为制备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贵金属基催化剂提供了新的
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功能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和荧光生物传感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由于MOFs具有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作为信号放大材料构建的生物传感平台能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另一方面,MOFs具有组分的多样性,多元化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赋予了MOFs功能的可调控性。MOFs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与靶标分子(被测物质)接触时,两者间产生的理化作用将会引起MOFs自身
航母舰载机的起降适配性试验是检验母舰与舰载机适配性的重要环节,具有试验体系复杂、试验风险大和试验成本高等特点。结合国外舰载机起降适配性试验开展情况,梳理了起降适配性试验体系,并针对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详细分析,论述了其主要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研究内容可为我国未来开展同类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呈北西西向展布,其南、北、东分别与柴达木陆块、阿拉善陆块和华北板块相邻,北西方向则被阿尔金左行走滑错断,是一条经历了长期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复合型造山带。本地区出露多条与原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俯冲增生/碰撞杂岩带,记录了早古生代时期从大洋俯冲、大陆俯冲/碰撞再到山脉隆升及垮塌这一完整的造山过程,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经典地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聚焦于南祁连和柴北缘早古生代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稀缺,由此导致了“人”与“地”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甚至呈现出日渐加深的趋势。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长期探索发展起来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及其实践创新为妥善解决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富裕的复杂难题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既是对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回应,也能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转型发展提供实践
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中国的苎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苎麻被誉为“中国草”。苎麻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其宿根年限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因此,有效预估苎麻原麻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对于我国苎麻育种及品种改良、栽培管理及规模化生产,实现苎麻高产稳产目标和麻纺企业原料的稳定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目前
天然产物是从动植物及微生物等体内分离出的一系列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往往含有出色的生物活性及药用价值,在新药研发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许多多天然产物在自然中的含量很少,远远达不到人类的需求,因此,许多化学家们致力于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节选部分近年来关于各类天然产物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报道来简要概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摘取了近年来关于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