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城市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根本动力与基本条件。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积极推进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也在发生改变。江西省作为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出现。未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就是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因此研究江西省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背景,论文首先对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归纳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机理。然后构建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突变级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江西省各地级市和中部六省层面对比分析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2005—2017年间江西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都在稳步上升。除南昌市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都较低,南昌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明显领先优势。江西省各地级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波动变化,大部分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发展综合指数偏低,特别是2016年和2017年生态环境发展相较之前年份呈现下降趋势。2.从时间演变来看,在研究期间江西省各地级市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发展度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三系统间协调发展向着更加优质有序的方向发展。不过江西省各地级市还是处于初级协调发展,尚未达到更加优质的协调状态。从空间变化来看,江西省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属于随机分布状态。从阻滞因素来看,在研究期间各地级市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阻滞因素变化情况都不相同,大部分城市是由城市化或经济发展逐渐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这表示江西省各地级市在推进城市化、提升经济水平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和积累了负面影响,是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3.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省2017年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水平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虽仅次于湖北省,排在第二名,但两者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三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第三,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关于阻滞因素,江西省在省级层面表现出的滞后因素为经济发展。江西省在中部六省层面与市级层面的阻滞因素结果有所不同。对于江西省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当前需要提升的重点。但对于各地级市来说,大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受到制约的原因是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滞后影响。基于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江西省应当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优势弥补不足,协同推进城市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向着更加优良有序的协调发展阶段努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