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新会计准则,标志着中国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39项会计准则构成,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必定会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起到影响作用,为了正面引导这些影响,银行必定会在管理方面作出相关对策。 本文在研究分析新会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银行管理的金融理论,系统地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各方面的影响进行探究,包括银行整体发展、财务信息、银行运营管理(经营管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和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论文采用了文献和政策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财务分析法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三大部分对论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对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金融工具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商业银行管理影响的研究,分析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新变化;第二部分分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以及银行监管等方面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第三部分以M银行作为实际应用对象研究新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论文最后提出,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会计准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经营结构以及对银行的监管上应该进行彻底的变革,从而维持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国改革开放后尤其近些年来加强了通过世界上各种金融机构融资来进行各种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建设,例如通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一些大型市政公用工程项目,这些国际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知识正逐步取代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快速而有效的获取知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急剧变化的创新环境中的必然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研究显示,企业集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但这并不是必要条件。而集聚企业形成的区域创新网络可以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为知识扩散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