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新会计准则,标志着中国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39项会计准则构成,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必定会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起到影响作用,为了正面引导这些影响,银行必定会在管理方面作出相关对策。
本文在研究分析新会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银行管理的金融理论,系统地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各方面的影响进行探究,包括银行整体发展、财务信息、银行运营管理(经营管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和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论文采用了文献和政策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财务分析法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三大部分对论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对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金融工具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商业银行管理影响的研究,分析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新变化;第二部分分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以及银行监管等方面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第三部分以M银行作为实际应用对象研究新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论文最后提出,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会计准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经营结构以及对银行的监管上应该进行彻底的变革,从而维持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