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新小绥螨参与的集团内捕食及温室防治效果评价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是一种多食性植绥螨,主要捕食叶螨和蓟马等,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本文研究比较了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两种植绥螨种内的同类相残(cannibalism)和种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intraguild predation)以及相互之间的攻击强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集团内捕食者的不同信息对集团内猎物分布的影响,以明确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合理构建天敌组合及评估生物防治的作用提供依据。此外,评价了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黄瓜和豆角上叶螨的控制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对同种或异种幼螨的捕食量最大,其次是若螨,而对卵的捕食量极低。两种植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同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可见,无其他猎物存在情况下,两种植绥螨同时发生时更倾向于发生种间的集团内捕食。而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均高于黄瓜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并且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相比,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的攻击性更强,因此当这两种植绥螨发生集团内捕食时,巴氏新小绥螨是潜在的集团内捕食者(intraguild predator, IG-predator),而黄瓜新小绥螨是潜在的集团内猎物(intraguild prey, IG-prey)2.集团内捕食者(即巴氏新小绥螨)的不同信息对其集团内猎物(即黄瓜新小绥螨)分布影响的结果表明,集团内猎物在有集团内捕食者信息区域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在无集团内捕食者信息区域所占的比例,表明集团内猎物能够根据集团内捕食者的相关信息快速评估出被捕食的风险,从而选择风险低的区域,而且集团内猎物还会避开其同种幼螨个体被集团内捕食者捕食过的区域;同时,集团内猎物在有集团内捕食者信息的区域不产卵或产很少的卵。因此,集团内猎物通过改变它们的分布区域或产卵方式而对集团内捕食者表现为反捕食行为,这或许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集团内捕食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发生的原因。3.春季和秋季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黄瓜叶螨的防治试验可以得出,与对照区相比,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叶螨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化防区相比,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叶螨种群数量的控制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后期对叶螨的控制作用更持久稳定,而化防区一旦停止施药,叶螨种群数量在短期内就会再增猖獗而上升,因此证明了巴氏新小绥螨对叶螨可持续的有效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柑橘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是危害柑橘果实的一种重要害虫。柑橘大实蝇已在中国包括重庆等多个地区发生,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发展。本学位论文
山茶油属于木本植物油,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作为皇家贡品被广泛使用,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植物油中的精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新媒体已经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山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型发展时期已经来临.在转型发展时期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能够快速地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
安徽博物院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随着社会进步发展所带来的需求,安徽博物院针对原有互动接待服务做出以AR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提升.本文从创
本文对我国当前经典影视武侠作品展现出来的翻拍热现象进行探析,阐释翻拍经典武侠作品的特征,通常会将原著情节、主纲等进行颠覆,导致主题内容趋于低俗化.基于此对翻拍热现产
将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急于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管理方法,对解决我国这一问题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综艺节目也随之呈现出内容节奏快、制作更替快等特点.而在“快”时代下,却逆生长出一系列慢综艺节目,并赢得观众的口碑.本
新媒体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供充足信息资源以及提升数字资源利用率,但是由于存在推广内容范围狭窄、推广手段较为单
虫生真菌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在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凸显了自己的重要地位。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作为两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可寄生多种昆虫,更是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