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后疫情时代,线上学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考验,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基础阶段,若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都会有所帮助。考虑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小学低、中学段的学习,部分学生已对自主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后疫情时代,线上学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考验,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基础阶段,若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都会有所帮助。考虑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小学低、中学段的学习,部分学生已对自主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自主完成调查问卷的阅读与填写,因此将小学高段学生在线上、线下教学时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自主学习划分为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与学习结果五个维度,分别对万州区城乡小学五、六年级的705名学生和8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利用软件SPSS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为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出对策。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本研究发现: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且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学高段学生自我评价与强化能力较差,主动复习意识不强,时间计划能力较弱,线上学习时学生与他人沟通的主动性不强,城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乡村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研究对上述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一是小学高段学生缺少自我评价与强化意识;二是教师指导有效复习的策略不足;三是学生时间管理意识与能力缺乏;四是线上教学时师生课堂互动不足;五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六是父母自身的素养受其学历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学生方面:多途径提升自我评价能力、多角度进行自我强化训练、多方面主动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复习策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计划、营造互动交流的线上学习氛围、根据性别差异关注学生发展。家长方面:提升自身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庄子》作为先秦古籍中的典范,在哲学、文学、美学上都有超卓成就,对中国“隐逸文学”的发展流变更是作出了突出贡献。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产物,隐而不仕是其主要行为特征,根据其隐逸行为的思想根源大致可以分为道家隐士与儒家隐士两类。《庄子》一书以其奇妙的想象与生动的寓意塑造出一系列隐士形象,深刻体现了道家隐逸思想,成为《庄子》人物画卷中相当精彩的一部分。本论文即拟对《庄子》一书
随着部编本教材在全国中小学年级的统一使用,语文教材实现了从“一纲多本”到“一纲一本”的巨大转变,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一线语文教育专家和教师的关注。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发现选文中的女性形象饱满丰富,性格特征鲜明。而这些选文中的女性形象所传递出来的女性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别观和健全的人格,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敏感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
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师生的重点。文言文中的“语言”和语言学中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关于语言功能的揭示。因而,从语文教学上来看,怎样教文言文不仅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专业修养的体现。从语言学的角度,教师有意识地发现文言中的文字问题、语音问题、词汇问题、语法问题以及修辞问题,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形成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即建构起文言文教学的语言学策略,将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对于文言文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价值,它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存在于我国语文教材中。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2019年9月,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改变了之前“一标多本”的教学状态。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古诗词选编方面进行了系列调整,体现了教材古诗词新的选编特点、
本文通过研究沈尹默书学观念嬗变的过程,从其自身的学书经历、论书诗和所发表著作,看到其书法实为碑帖交融、碑底帖貌、清秀润雅的风格,其书学观包含笔法观、形神观、审美观、教育观。从其书学观嬗变过程我们可看出,沈尹默虽为帖学代表,但也脱离不了碑的影响。沈氏之所以推崇“二王”提倡“帖学”,是因为其主观审美取向,以及书法普及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定位而提出的,为的是便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少走弯路。沈尹默自身从
张正见,字见赜,南朝陈代的重要诗人,祖籍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幼好学,有清才”,其“五言尤善,大行于世”,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骑侍郎,故有张散骑之称,是陈代作家中现存诗歌作品较多的一位诗人。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即绪论、《张正见集》校注、《张正见集》研究、结语。另有附录。详情如下:绪论部分主要论述选题依据和意义、张正见研究现状综述与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对《张正见集》进行整理校注。张正见现存
基于往哲时修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考据、义理阐释、文化传播等研究方法,全面辑证了唐代各类重要典籍引墨与论墨的内容,综合考察了唐代墨学的流传与接受等情况。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绪论部分。笔者梳理了清代以来的墨学研究现状,并聚焦于唐代墨学的研究领域,总结了学界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的不足,进而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范畴、版本选用、辑证体例等相关说明。二,
劳动是生存的根本,是人类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源。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审美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厚,人们对于农作物的生产供应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以前人们只满足于食用当下季节能够收获的农作物,且对于产出的农作物的质量要求也不高。但随着温室大棚的出现,现在不仅可也实现反季节栽种蔬菜水果,而且也能通过控制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农业资源又不是特别充裕,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且
家庭教育早在2015年就不再局限为一个家庭的私事,而是作为社会工程进行重点建设,其对个体的成长、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但这些农民家庭中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未能全部实现和父母共同生活,很大一部分的儿童被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一类社会弱势群体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已采取诸多举措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但效果还有待极大改进,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