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以及营销手段的创新成为当前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更多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与挑战,这对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的营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农产品营销的顺利实现是生产者实现收入的关键一环,因此促进农产品营销对农民收入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各种营销模式在主体、渠道和结构上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吉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化进行研究。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介绍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同时对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营销模式进行概念界定,介绍了论文基础理论。第二部分(第3章):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经验借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荷兰)以及国内地区(山东、河南、海南)的先进营销模式作为借鉴标准,分析其特征与优势,总结出五点对吉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的启示。包括推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形成规模效应;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保证流通渠道畅通;构建多元化的农民合作组织;构建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及简化农产品流通渠道。第三部分(第4章):将吉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建国初期至70年代末的基本无营销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模式单一时期,以及90年代末以来的多元模式并存时期。介绍了目前吉林省五种典型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并利用PEST分析方法从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社会自然环境四方面分析了农产品营销模式演进的外部动因,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了内部动因。指出增加产品的主观功能和降低产品的付出成本是推动农产品营销模式演进的关键因素。第四部分(第5、6、7章):分析吉林省五种典型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价值工程理论指导下提出增加产品主观功能、降低产品付出成本以及缩减流通环节的三个优化原则,对五种营销模式分别提出优化策略。同时从五个方面提出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农产品营销配套服务措施、创新农民教育(层次、内容、方法创新)、规范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