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现在每年美国有750000人患严重脓毒症;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急性脓毒症的死亡率仍从28%上升到50%或更多。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国际脓毒症联盟会虽然已推出了“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只是对现行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或重新评估和规范,并没有创新性的治疗进展,与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中“2009年降低25%死亡率”的目标尚有距离。自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以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等为首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潜在的优势。目的运用经方桃核承气汤通腑活血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干预,观察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APACHEⅡ评分、前降钙素、凝血功能等的变化,评价通腑活血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纳入标准对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脓毒症患者5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桃核承气汤的干预治疗,疗程7天。通过治疗前后体温、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清降钙素(PCT)、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对比观察,探讨通腑活血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资料计算机建立、录入数据库以及分析均在SPSS13.0统计软件包上实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分析。对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疾病构成、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水平、血小板、凝血功能、体温、白细胞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7天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体温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PCT水平及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T、APT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MODS发生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腑活血法能减轻脓毒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PCT水平,可能减轻脓毒症患者的感染程度,改善预后;通腑活血法能提高脓毒症患者偏低的PLT、FIB水平,降低脓毒症患者的APTT、PT水平,可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对MOD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