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致变色环氧树脂/聚氨酯共混物的力响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天工业、现代军事工业对结构件减重需求的提高,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但是其在服役期间若受长期载荷,材料构件有可能发生突然损伤。为了预防材料构件突然损伤所带来的损失,研究人员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以预防材料构件的突然损伤。其中,机械变色高分子材料可以根据材料颜色变化直观的监测材料健康,从而使材料构件能够避免突然损伤所带来的损失。聚氨酯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应用极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而聚氨酯的应用广泛也是由于其分子结构可以通过设计而变得千变万化。因此,通过设计聚氨酯材料的分子结构,可以使聚氨酯具有力致变色的性能。但是,目前研究制备的力响应聚氨酯材料仍存在变色应变阈值较高的问题。故为了降低力致变色聚氨酯材料的力响应应变阈值,本文将螺吡喃类力致变色聚氨酯与E-51树脂共混制备得到了PU-SP/E-51共混物,并对其力响应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成功合成了机械生色基团双羟基螺吡喃与螺吡喃类力致变色聚氨酯(PU-SP),并研究了力致变色聚氨酯的变色性能以及双羟基螺吡喃含量对力致变色聚氨酯微观结构的影响。结合紫外照射后与拉伸后的PU-SP光学照片验证了PU-SP具有变色性能。通过XRD与原子力显微镜表征验证了在双羟基螺吡喃可使聚氨酯中出现部分结晶从而形成微相分离的微观结构。对本研究制备所得力致变色聚氨酯在不同拉伸应变时的样条进行蓝通量拟合分析发现在应变为399.10%时,该力致变色聚氨酯开始发生力响应变色。为降低PU-SP的力响应变色应变阈值,在PU-SP的基础上,将PU-SP与E-51树脂共混制备了PU-SP/E-51共混物。并研究对比了PU-SP与PU-SP/E-51的力响应变色性能。比较两者蓝通量拟合结果,验证了PU-SP/E-51(9:1)的力响应变色性能要优于PU-SP。结合两者在相同拉伸应变下的紫外吸收光谱也验证了PU-SP/E-51(9:1)的力响应效率优于PU-SP。但是通过将E-51树脂引入力致变色聚氨酯会对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产生负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领域装备系统的模块化和集成化趋势愈发明显。航天器作为典型复杂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精度要求高,建模、仿真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模型组件。因此,多领域统一建模方法在航天器建模领域被广泛应用。集成测试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基于实物的测试具有各种局限,可能会掩盖航天器系统设计中的某些问题,对系统的生命周期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在其研制阶段,建立航天器系统测试性模型,研究系统的测试性设计
学位
自无人机应用于战争以来,无人机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固定翼无人机由于速度快,巡航时间长等优点,在军事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军事作战中,突防任务是攻击任务的前提,无人机足够的突防能力是保证其能够突破敌方火力拦截到达目标空域作战的基础。针对无人机突防这一重要作战任务,本文开展了固定翼无人机随机轨迹生成与协同控制方法研究,致力于提升战场环境下无人机的突防能力
学位
大规模航天器编队飞行是指使几十颗及以上微小航天器保持严格的相对运动状态,以满足特定的任务要求。与功能完备、结构复杂的单个大型航天器相比,编队中的航天器协作构成一个虚拟的整体,形成新的工作体制,通过将任务和载荷分布于微小航天器的方式来突破单个大型航天器的技术瓶颈。虽然编队飞行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性价比和高冗余度等优势,但大规模航天器编队在飞行过程中针对构形的控制常常存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执行机构推
学位
随着空间在轨服务能力的提升,对空间非合作目标在轨操作和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利用航天器在轨载荷与处理设备快速精确地测量出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运动特性参数是交会导航的基础,对在轨服务与操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利用相机载荷采集的图像序列,实现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相对姿态和运动参数的估计。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进行识别,研究一种基于FPN与Darknet网络进行空间非合作目
学位
如今,小天体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太空探索目标。对于小天体探测任务,特定区域的近距离飞行观测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探测器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靠近小天体,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地貌观测任务,也为即将到来的着陆阶段进行排练并收集信息。小天体探测任务中,探测器距离地球遥远且所受作用力复杂,小天体周围环境不确定性大,地面测控无法提供快速准确的测量,并进行迅速的决策与控制,传统的轨迹规划方法难以满足快速、鲁棒和安全等
学位
高原高寒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差、环境恶劣等因素一直以来都是飞行器执行相关任务的巨大挑战,导致我国高原高寒地区边防哨所的物资运输以及医疗救援问题始终都是一大难题。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的救援运输需求,无人机需要满足垂直起降,一定载重,较大升限,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要求,而现有无人机在各方面能力上无法全部满足,使得高原高寒地区的救援运输任务存在缺口,需要一种全新的平台来做支撑。故在以上背景下,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
学位
近些年来,航天事业在不断发展,航天器的尺寸逐渐趋向于小型化和大型化,其中大型航天器主要由大型桁架或薄膜结构组成,其结构愈加复杂,随之而来的有关动力学及控制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对于在轨运行的大型桁架式航天器,其一般搭载了高精度的有效载荷以提高航天器整体的工作能力,在航天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其结构振动幅度在允许范围内,这就涉及到航天器桁架的振动抑制问题。为达到结构抑振的目的,首先需要建立桁架式卫星的动力
学位
金刚石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其极高的热导率更是令金刚石微槽道结构有望成为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电子化工等领域对散热性能方面迫切需求的重要组件。激光由于其高能单向等特性而成为了一种较好加工金刚石微槽的方法。微槽道结构的关键是切割加工出具有高准直度、表面质量良好的凹槽,为满足高质量凹槽的加工需求,本文通过纳米脉冲激光对CVD金刚石进行了切割加工实验,具体内容如下:分析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学位
近些年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为应对高超声速武器威胁,维护我国的空天安全,本文立足于临近空间防御背景,以临近空间动能拦截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末制导问题来设计拦截高超声速滑翔目标的复合制导律。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前期建立描述动能拦截器运动的坐标系及转换关系对拦截器三自由度运动模型进行推导及分析。该模型包含动力学和控制模型、气动力模型以及质量模型等,其建立过程参考了美军的
学位
随着经济、工农业、交通和社会多方面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十几年来,区域性大气污染事件频繁爆发,重污染天数也间断性出现,空气污染组成、来源和成因引起了科学和政策界上广泛关注。长江口是长三角地区和中国中东部等地区大气传输的重要接收点。坐落在长江口的上海市包括背景点崇明岛,其常住人口接近2500万,2019年汽车保有量有415.8万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