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地下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先解译获取结构面的地质信息参数,然后通过这些参数对岩体质量进行区间概率分析评价。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高精度相机对隧道侧壁及掌子面进行拍摄,由于拍摄环境和相机成像原理等原因,使得图像发生变形失真,所以在解译地质信息参数之前就必须进行图像校正。本文首先通过模板法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然后通过透视原理对非正射投影的图像进行正射校正,最后通过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地下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先解译获取结构面的地质信息参数,然后通过这些参数对岩体质量进行区间概率分析评价。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高精度相机对隧道侧壁及掌子面进行拍摄,由于拍摄环境和相机成像原理等原因,使得图像发生变形失真,所以在解译地质信息参数之前就必须进行图像校正。本文首先通过模板法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然后通过透视原理对非正射投影的图像进行正射校正,最后通过比例尺对图像进行尺度转换。在软件上利用编写的程序对源图进行校正,通过对比校正前后的图像,结果证明此方法准确、高效、可靠。(2)本文提出了一种半自动识别岩体结构面迹线的方法,即首先通过人工判断主要结构面,并在图像中输入主要结构面的控制点,利用控制点来提高主要结构面迹线的识别精度,之后再采用自动识别算法对全部结构面进行迹线识别,然后再对二者的主要结构面迹线进行拟合,最后对伪边缘进行去除。通过与人工识别和全自动识别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此方法的识别效率明显高于人工识别,识别精度明显高于全自动识别。(3)通过研究数字化解译结构面地质信息参数的方法,采用径向RQD计算法替代原始的RQD计算法,同时解译迹长、节理间距、节理大尺度粗糙度、岩体块体体积和连通率等重要地质信息参数,并进行概率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了结构面地质信息的解译精度,从而为后续岩体质量的评价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4)采用DRMR分类法(Digital Rock Mass Rating)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研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考虑因素的权重进行修正,然后将数字化解译的结构面地质信息参数代入修正后的评价公式,并在软件Netica上建立Bayesian网络,从而对研究对象的岩体质量进行区间概率评价分析,最后再将其与GSI系统的岩体质量评价结果分布区间概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法拥有较高的精确性与合理性。(5)根据系统研究最后建立隧道岩体质量快速评价方法:1)根据前期初步勘察场区岩体信息建立贝叶斯网络。2)开挖面岩体摄影(放置标尺或标记点)。3)影像校正和尺度转换。4)半自动裂隙识别。5)基于影像的岩体质量评价参数获取(确定值或分布概率)。6)将开挖面获得的有关参数代入贝叶斯网络,快速得到开挖部位岩体质量评价结果。本文的创新点为:1)将图像校正与岩体质量评价系统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后期地质信息解译和岩体质量判定的精度。2)采用一种半自动识别岩体结构面迹线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迹线的解译精度以及效率。3)根据系统研究建立了隧道岩体质量快速评价方法。
其他文献
房屋出现结构问题的第一个信号便是其结构构件出现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是一项长期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对砌体结构房屋进行结构健康安全监测,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产生的裂缝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使用Mask-RCNN对大量裂缝图像进行训练,标注裂缝的精确位置以及形态走向,训练完成后验证其识别精度,并和传统的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识别效果对比。(2)在python中将M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前端系统不断向高性能、小型化、低成本、高密度集成发展趋势迈进。而滤波器、功分器、巴伦等无源器件作为射频前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对系统的工作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现有的器件集成方式往往是将其直接级联于射频前端,该方式不仅没有减少无源器件的数量,相反还引入了不必要的损耗,所以如何提高这些无源器件的集成度对射频前端系统的高性能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平衡电路
致病细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游离菌容易聚集在活性组织或材料表面进一步发展为成熟的生物膜。大多数难以完全清除的细菌菌落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生物膜内部除了细菌之外,还含有大量细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使得传统抗生素及抗菌剂难以渗透到生物膜内部,大大增加了生物膜的清除难度。随着纳米抗菌材料的不断发展,刺激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以ZIF-8和Fe3O4为载体,引入抗菌组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结构简单、操纵方便,是电动汽车发挥其最大潜力的最优形式,而底层扭矩与防滑控制是其目前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防滑控制策略在适用性和实用性上存有不足,本文充分发挥分布式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从电机能量分配角度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型防滑控制策略。首先,本文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车辆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模型,主要包括一轮车辆模型、轮胎模型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在医学上无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治;血糖的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市面上的商用血糖检测仪不仅存在血液感染的风险,使患者病情加重,还会令患者因为疼痛产生恐慌感而抵触监测,为血糖采集工作增加了负担。近年来,无创血糖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既能满足医生专业辅助治疗的需求,更能缓解患者的恐慌心理,推进治疗。其中基于射频微波理论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铁素体(F)-马氏体(M)双相钢由于高加工硬化率、良好的强塑性匹配性能和优异的抗冲击性能被广泛用于汽车领域。近年来,研究者们为进一步提高双相钢的综合机械性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晶粒细化是一种最有效的强化方式,因此研究者们通常通过细化双相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制备超细晶双相钢(UFG-DP),以期获得双相钢的高强性能。目前钢铁材料工作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用于制备UFG-DP钢的加工路线,包括剧烈塑性变形(SPD
作为微波系统的基本无源组件,耦合功分电路广泛应用于混频器、阵列天线的馈电网路以及放大器设计中,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为适应近年来微波电路高集成的发展趋势,耦合功分电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亟待实现小型化的设计。电路系统设计趋于密集紧凑,对于具备高稳定性以及良好抗干扰能力的多端口平衡电路也提出了紧迫的需求。此外,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伴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提升,利用间隙波导等新型传输结构来提高无源电路在毫米波
由于我国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地铁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地铁的行车安全性越来越重要。随着地铁运行速度的提高,地铁行驶条件越来越复杂,路况越发恶劣,车体产生疲劳破坏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地铁车体设计过程中,结构疲劳寿命问题已成为首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A型地铁铝合金车体为研究对象,对车体关键部位疲劳寿命开展了分析研究。首先进行了车体海量网格划分策略与技术的研究,对比了三维网格划分方法与壳体网格划分方法对复
本论文通过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的危险性及相关预防措施,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池以短路为核心的热失控诱因,对利用热气溶胶灭火剂防止火灾扩散进行了整车电池组的实验研究,并就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最佳防控方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集总化学反应动力学仿真模拟和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分析,得出仿真模拟拐点温度在312℃附近,锂离子燃烧实验的拐点温度在296℃附近,因此,要在296℃之前进行锂电池热失控防控
因盾构施工效率高、对现有交通影响小、安全可靠等优势,盾构法得到了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盾构刀具是影响盾构施工效率的关键硬件,需要根据掘进距离等因素考虑更换。不及时更换刀具导致刀具过度磨损将严重影响施工效率。掘进参数能够反映盾构机的掘进情况,可以利用掘进参数来检测盾构刀具的磨损状态。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在近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