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蜀文化叙事研究

来源 :侯钰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M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积极构建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由中宣部和央视联合规划、制定的以“方志”为载体、影像为展示手段的国家重大人文影像工程项目《中国影像方志》于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在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关注及好评。《中国影像方志》实现了传统方志和现代影像技术的深度融合,其要在40分钟每篇的影像方志中呈现体量大、内容繁杂的文字方志,如何通过叙事来呈现地方文化值得深究。《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正是以四川各县域为篇章,从人文、民俗、风貌、美食、历史等全方面介绍蜀文化。其中四川卷的富顺篇、邛崃篇等播放量、讨论量遥遥领先。本文以《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为研究对象,以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和电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央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蜀文化叙事展开了深入研究,并详细论述了其是如何通过叙事去呈现及表达蜀文化,又是如何通过蜀文化来表达中华文化的。论文整体共有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详尽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第一章讲述了本文所要用到的概念和理论,包括纪录片的概念阐述、影视叙事学和纪录片叙事的相关理论,还对文字方志和影像方志在概念和叙事上作出辨析,最后介绍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的概况及社会价值;第二章主要是为后面的叙事分析做准备,详细介绍了地方志的记录规则、纪录片的创作规则以及《中国影像方志》的叙事规则,后文的叙事研究也将在此规则上进行深度分析;第三章主要是从题材选择、叙事主题两方面来对《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进行蜀文化叙事内容分析,进而探讨如何从四川卷蜀文化的叙事内容上来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第四章主要是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方面对《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进行蜀文化叙事方式分析,进而探讨四川卷是如何通过叙事方式实现以蜀文化表达中华文化的;第五章则是对《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蜀文化进行传播价值分析与反思,包括《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蜀文化的传播价值、传播的不足及对策;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是如何通过蜀文化叙事来表达主题的,同时还基于本文研究,总结了《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对地域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启示。通过对以上七个部分的研究论述,为地域文化纪录片叙事提供借鉴思路。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市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吸收国际资金和技术的重要方式,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数量和金额均连续多年稳步提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不仅能增加我国对外进出口水平、增加财政税收,带动我国经济保持较好运行态势。依托于技术具有流动性溢出的特点,外商所拥有的生产技术经验与组织管理模式,也会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向我国不断传递。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会带动我国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通过核心技术的
学位
微纳尺度物质(纳米颗粒、蛋白质、外泌体、单细胞等)的分离与筛选是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满足单细胞等微纳尺度物质的实际临床应用,亟需快速、高通量、连续、精准分离筛选平台。利用微纳尺度物质流动特性分离方法有惯性迁移分离、挤压流、水动力过滤及确定性位移分离等,虽然这些方法具有连续快速高通量优点,但由于微流体的难操控性使精准分离存在局限性。基于主动场辅助(如磁场、声场、光及电
学位
论文以“求”类同素易混淆词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调查统计法将HSK词汇大纲中含“求”词汇的绝对误用频次、相对误用频次以及混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判定“要求、需求、请求、追求”为“求”类易混淆词,再通过偏误分析法与易混淆词辨析法从汉语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角度对这组词进行考察与分析。从CSL(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学习者的偏误出发,能发现“要求、需求、请求、追求
学位
抑郁情绪已然成为大学生群体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可通过有效的调控来缓解。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在调研大学生群体抑郁情绪现状的基础上,对比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情绪的典型特征,提出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路径。
期刊
足球运动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延吉市作为中国首批开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试点地区之一,为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供了深厚坚实的基础。学业压力是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训练投入则是关乎足球运动员训练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也未有对训练投入与学业压力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的研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学业压力是否会对训练投入产生影响以及学业压力与训练投入的相关关系,丰富
学位
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学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时代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个性的新型人才。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迫在眉睫。然而,在应试教育教学下,我国的高中课堂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差异化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多角度、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本文从学生心理层面入手了解
学位
在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每一天都在上演,竞争的成败决定于该领域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对教师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根据新时代国家对人
学位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高科技的基础,数学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科学的面貌,数学教育在培养人才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数学学科的教学被大家广泛关注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数学知识,更在于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解题是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
学位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不但是落实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四能”的要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能更好地促进高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高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现状如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高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应当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去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本研
学位
汉语里的语气词通常附着在词语或者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随着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发展,某些词具有了语气词的特点,“X单+了”便是其中一类。句末“X单+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对于典型句末语气词教学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是,非典型的句末语气词“X单+了”在教材中缺乏专门的教学内容。本文选取“算了”“得了”“好了”“罢了”四个句末语气词,研究句末“X单+了”的形义表现,分析其在大纲与教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