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伦理问题是当今中国必须解决的一大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课题,更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它的研究是必要的、重要的、更是紧迫的。首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研究的理论支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释:马克思主义决定论的道德原理为研究提供了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伦理研究的方法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为正确认识和定位老年人提供了理论前提。其次,西塞罗老年伦理观为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同时,儒家孝道思想是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研究的历史依据。儒家孝道思想是现代家庭养老的精神动力之一,它有助于建构和谐代际伦理关系,也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必要补充。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价值、老年生死、老年代际、老年婚姻、老年休闲等,并将“回报原则”、“尊严原则”、“主体性原则”、“爱的原则”作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批判“老年本位论”和“老年无用论”的伦理困惑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的根源:“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是根本原因,市场经济负面价值观的冲击是主要原因,伦理道德教育的滞后是重要原因,核心家庭的流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的产生是直接原因。由此,我们认为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的解决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它以亲情养老为基础、以“以老养老”为关键、以社区养老为支持、以政策养老为后盾;需要每个人(包括老年人自身)、每个子女、每个家庭、每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国家的共同关注、支持与参与。同时,还需要“孝亲敬老”社会风尚的营造,公正的伦理制度的保障,全新养老观念的树立,“网络家庭”、“精神联网”、“真情陪伴义工队伍”的实施,道德教育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这是本文对解决当今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提出的可供实践的具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