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复词偏义”的成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双音组合联合表义本就是对最佳关联的体现,复词偏义是一种语用现象,是由于理解而产生的。在关联度不同、语境选取不同等客观主观条件的基础上,经过一抑一扬的语用调节之后,使用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此外,经高频出现而规约化、定型化发展成不依赖于外在语境的偏义复词。其实,对于相反相对或者相类相关的并列式双音组合来说,语义是否偏侧和偏义于哪个组成成分都是其语境信息的选择和体现,“复词偏义”的语境体现有“组合搭配”、“等同语义替换”、“共时等同语境替换”、“历时等同语境替换”等四种方式。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言语现象,汉语“复词偏义”现象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古代汉语中的语义随语境而变的并列式双音组合在一些语句的实际理解中语义偏侧于其中一个组成成分的言语现象,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加以关注和研究,并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和资料。本文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复词偏义”现象的研究状况,并制作了“复词偏义”现象历来研究文献资料汇编·索引,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借鉴;深入分析了以往对“复词偏义”成因解说的不妥之处,用较为新颖的关联理论,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分析了复词偏义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合理地解释了“复词偏义”现象的由来;从双音组合与语境信息的关联度着手,开拓性地探讨了“复词偏义”的语境体现。全文共分为五章,内容大概如下:第一章“前言”。引入并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缘由、研究价值及研究思路、语例来源。第二章“‘复词偏义’现象研究状况述评”。介绍以往有关“复词偏义”现象研究的文献资料;论述以往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的研究特点与得失;介绍以往的“复词偏义”现象研究所针对的焦点问题;评价了以往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可开拓之处。第三章“‘复词偏义’的成因”。分析以往“复词偏义”成因的各家解说;引出“关联”理论,指出双音组合联合表义本就是对最佳关联的体现;分析复词偏义的客观与主观基础;论述复词偏义的语用调节及最终形成过程。第四章“‘复词偏义’的语境体现”。论述“复词偏义”是语境信息的最佳关联;分析“组合搭配”、“等同语义替换”、“共时等同语境替换”和“历时等同语境替换”等四种“复词偏义”的语境体现方式。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