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根本在于要坚定不移的树立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各个地区纷纷开始多措并举增强对非遗的保护。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基础体系逐渐完善,项目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让文旅融合成为热点,同时为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需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领域的新方向,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怎样正确处理项目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让非遗保护开发成果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化自信的形成,该如何借助机遇、应对挑战,如何与旅游实现深度融合,是当前非遗保护和开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枣庄市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了像台儿庄古城为主,承载着运河文明、红色文化等文化气息的一批代表性景区。本文以枣庄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结合实际状况剖析了文旅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作用,通过采用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对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总结了枣庄市文旅融合中非遗保护和开发的主要做法,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原因,如规章制度不完善、保护方式单一,群众参与热情不足,项目旅游性开发零散、缺乏竞争力,继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利用协同治理、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科学理论,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施保护性开发,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探索“非遗+旅游”融合新模式,深挖文化内涵,加强宣传和增加资金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