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即时评价”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扑面而来。在教育评价方面,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而课堂“即时评价”作为最直接有效的一种课堂评价形式,更应该积极践行这样的理念。那么,具体到初中历史课堂,“即时评价”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产生怎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改进实施呢?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多渠道、多方式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并提出课堂“即时评价”的含义、特征和意义,为本次研究构建理论框架。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言语、非言语等多种形式,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做出反馈的动态过程,具有评价时间及时、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内容广泛等特点。恰到好处的运用历史课堂“即时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诊断、调控课堂,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其次,运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以扬州某民办中学初中部的师生为调查对象,对初中历史课堂“即时评价”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历史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为: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个性化评价的缺失、对生成性资源的忽视、评价指向的不公和评价主体的单一。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除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这一主观原因外,也有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应试教育大环境的艰难和历史教师难以把握学情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以上调查呈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对初中历史课堂“即时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的原则与实践策略。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时要遵循差异性、启发性、均衡性、幽默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原则,不仅要在课前和课后提升课堂“即时评价”的能力,也要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抓住课堂“即时评价”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一教学环节不再流于形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网络广告是现代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互联网问世以来广告业务在计算机领域的新拓展,也是互联网作为营销媒体最先被开发的营销技术。根据CNNIC的互联网用户数量统计及i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需要政策激励和金融资本推动.文章借鉴互惠合作效用函数思想,在弱化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分析了金融资本、文化企业和政府行为的三方博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