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权作为现代国家中最强而有力的国家公权力之一,是现代国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随着行政权的日益扩张,行政自由裁量的空间也不断地扩大。作为行政权核心的自由裁量权极易被滥用的特性使得其在行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因此需要对国家权力予以限制。而比例原则是通过调整手段和目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求手段与目的、公益与私益相协调,以此来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间的关系,从而最终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实质正义和目标。同时各国实践已证明:比例原则在规范行政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行政法实践中却难觅踪影。所以为了更好的规范自由裁量权,在我国确立该原则的意义尤为重大。本文采用历史的、比较的以及实证主义分析方法阐述了比例原则的内涵、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及其在各国实践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的立法及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现状以及对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剖析,并详细论证了在我国确立比例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该原则在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最后简要介绍了该原则的局限性及确立该原则的途径。本文除了“引言”和“结束语”之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比例原则概说。首先对比例原则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介绍了比例原则的传统与现代的内涵,并主要论述该原则的三项子原则。最后从宪法和行政法两个方面阐述比例原则构建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宪法方面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在行政法方面为该原则发展完善及准确运用给予必要的理论支持,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章全面介绍了比例原则的演变历程及其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实践情况。首先本章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比例原则的起源与发展,对该原则三个子原则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以更好的认识和把握该原则发展的,本质与趋向。其次,横向比较了比例原则在各国家(地区)的实践情况,并总结该原则在各国的适用特征,探究共同的规律,从而为论述该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作以铺垫。第三章为比例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及其确立的原因,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首先,笔者介绍了该原则在我国行政法理论与实践中的研究现状,说明该原则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析。其次,在理论上将比例原则与大陆法系和我国的行政合理性原则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了解我国行政合理性原则在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的明显的缺陷以及比例原则实施的优势所在。从而论证确立该原则的必要性。最后笔者又详细论证了在我国确立比例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章为比例原则在我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局限性及确立的途径。笔者首先就比例原则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分别从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两方面进行探讨;其次,分析该原则在实践中的局限性。最后,阐述究竟是通过立法还是司法解释的途径确立该原则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