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南昌市气象条件下冠心病(CHD)发病特点与规律,探讨极端气温对CHD发病的影响,建立南昌市CHD逐月就诊人次数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南昌市3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急诊入院CHD病例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资料。选用圆分布分析CHD发病的集中趋势;用单因素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8项主要气象指标,即日平均气温Ta(℃),日最高气温Th(℃)、日最低气温T1(℃),日平均气压Pa(hpa)、日最高气压Ph(hpa)、日最低气压Pl(hpa),日平均相对湿度Ha(%),日最低湿度Hl(%)(最大湿度为100%,通常不记录)对CHD发病的影响;运用1:1配对单向回顾性对照设计的病例交叉研究,比较CHD患者病例期(发病当天和前1~3天作为病例期)和对照期(发病前4~6天)的极端气温暴露差异(极高温、极低温、骤变温、DTR极端值)对CHD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以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84月)的监测数据为建模数据,选2010年1月至12月(共12月)的资料为验证数据,建立模拟气象因素与CHD逐月就诊人次数的自回归移动平均结合模型(ARIMA),预测CHD的就诊人次数。结果:(1)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7498例CHD就诊患者。男性10994例,女性6554例,平均年龄为(72.46±11.82)岁,男女性别比为1.67:1。(2)CH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高发。(3)除2005、2007、2010年,其余年份CHD均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均<0.05),8年合计发病的集中趋势依然存在,平均角是-0.139度(P<0.05),相当于12月31日,平均角95%可信区间为12月7日-1月22日。(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HD与Ta、Th、T1呈负相关(r=-0.196,P<0.05;r=-0.126,P<0.05;r=-0.121,P<0.05),与Ha、Ph呈正相关(r=0.038,P<0.05;r=0.047,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提示,CHD与Ta、Tl、Hl、Pl有关。(5)2003-2010年出现极端气温的天数共有305天,极端气温暴露率为10.44%。出现极端气温天气最多的是2008年,暴露率为14.25%。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CHD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有危险期出现极端低温暴露(OR=1.424,95%CI1.287-1.482)、危险期出现骤变温(OR=1.260,95%CI1.215-1.306)及DTR极端值暴露(OR=1.337,95%CI1.257-1.424)。(6)建立Ta及Pa与CHD月就诊人次数预测模型:ARIMA(0,1,2)(0,1,1)12,表达式为:12ln(CHDt)=0.293εt-1+0.316εt-2+0.868εt-1+0.868×0.293εt-2+0.868×0.316εt-3+0.088Ta+0.055Pa,模型参数间无明显相关(r=-0.248,r=-0.298,r=0.000),且残差序列满足白噪声检验(p>0.05),将该模型进一步预测应用,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各月实际值均落入预测值的可信区间内,模型对CHD就诊的预测效果较理想。结论:(1)CHD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冬季高发。(2)CHD发病与气温、气压、气湿有关,气象因子之间协同或者拮抗作用于人体影响CHD的发生。(3)极端低温、骤变温及DTR极端值暴露可能导致CHD发生的风险升高。(4)ARIMA(0,1,2)(0,1,1)12对CHD的发病预测效果较理想,可用来预测CHD月就诊情况,达到警示预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