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熔炼制备Inconel 740合金组织与氧化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各国逐渐加强技术革新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迫使技术突破的重心转向如何有效地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效率。燃煤的转化效率主要取决于机组的工作参数,即蒸汽温度和压力。Inconel740合金是700℃先进超超临界(A-USC)电站发电机组再热器用管材,由于机组高温部件材料的使用温度逐渐增加,要求材料不断进行改进以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与高温抗氧化腐蚀性能,进而满足机组高效稳定的运行。Inconel740合金的传统制备工艺具有生产效率不高,合金纯净度不高以及夹杂不易去除等缺点,本工作采用电子束真空熔炼技术制备Inconel740合金,并分析其组织演变过程与显微硬度,同时评价其高温氧化性能,借此评价电子束熔炼在制备镍基高温合金方面的技术优势,并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对Inconel740合金进行成分解析,对合金进行改进型设计。从合金设计角度,提高Inconel740合金的高温性能。本研究对电子束熔炼制备的Inconel740合金样品进行标准热处理,利用OM、XRD、 SEM以及TEM分析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并借助显微硬度和高温氧化实验获得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氧化机制,同时,利用团簇加连接原子对合金进行成分设计,对合金进行改进型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电子束熔炼制备Inconel740合金的基体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并存在大量孪晶,晶粒尺寸为2mm左右。标准热处理状态下,大量球形、平均尺寸为30nm的γ’相细小弥散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同时晶界上析出呈连续分布的M23C6碳化物,以及少量的η相,G相伴随基体γ’消耗析出。其合金显微硬度值(403.33HVo.1)与常规方法(275.00HVo.1)相比,约高120HV0.1。研究固溶温度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发现,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中G相含量显著减少,因此促进γ’相在合金中细小弥散分布。2)Inconel740合金在950℃和1000℃空气中氧化时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Inconel740合金在1000℃氧化时的氧化速度其较950℃时约高1个数量级,合金在950℃与1000℃下属于“完全抗氧化”。合金在氧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内氧化和外氧化现象。3)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理论模型解析Inconel740合金成分。通过微观组织观察与显微硬度结果分析,团簇式为[(AI0.5Ti0.25Nb0.25)-(Ni8Co4)]-Cr4.933Mo0.067的样品晶界上析出物最少,并且二次相γ’在晶内呈球形状细小弥散分布。四种合金在铸态下的显微硬度都低于经过固溶时效后的合金硬度,由于2#合金含有较多的固溶强化元素钴,其显微硬度远高于其他三种合金,并且可达由传统工艺制备的Inconel740合金硬度两倍左右。
其他文献
戴维·哈维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家,对城市空间理论的阐发采取了颇为新颖、拓展与激进的路径,以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切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核
在海河流域废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废污水再生利用存在问题。
送股又称为股票股利,是股利政策的重要组成。中国市场上送股概念又分为送红股和转股两种,前者来源于公司的留存收益,后者来源于公司资本公积,美国市场送股则按比例划分。本文
1979年至201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483.86亿美元,平均每年327.62亿美元,年均增长26.69%。2010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连续18年居发
随着飞行器控制及导航技术的迅猛发展,饱和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控制系统的执行器饱和,其表现在执行器工作过程中的输出有界性。另一方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等特性,其产品在电池、交通工具、航空航天、武器等领域备受青睐。工业挤压态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而且晶粒较为粗大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汽车零部件减重的迫切需求,开发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高强度钢铁材料是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提高安全性的必然趋势和根本途径。目前重型商用车普
衡量各发电商的市场力与投机行为 ,研究市场的电价变化 ,是电力市场的深层次问题。在总结传统市场力理论的基础上 ,基于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 ,提出了反映机组市场力的市场电
随着当前各种新型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h资源管理信息化属于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所出现的问题,简
为研究现浇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减震框架抗震性能的差异性,对二层二跨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混凝土框架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减震框架结构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