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文献调研中出现频率较高,人群日常生活饮食常见的部分相克食物组合,通过动物投食实验后小鼠的一般状况、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脏器系数、血常规、血生化、主要脏器组织形态的研究分析,结合人群试食实验的一般状况和主观反应,初步研究“食物相克”组合的真伪性,为科学合理解释“食物相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昆明小鼠160只(由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鼠龄4-6周,体重18-22g,雌雄各半。各食物组合小鼠称重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两单一食物组和混合组4组,每组各10只。每日称量投喂前后食物的重量和小鼠体重,引起食物中毒组饲养14d,腹泻组7d,待结束次日眼球采血,颈椎脱位法处死,取肝脏、肾脏、心脏及脾脏等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眼球采血40μl,血样加抗凝剂乙二氨四乙酸二钠(EDTA-Na2)即时检测血常规;眼球采血后静置,取60μl血清检测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取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等脏器洗去血渍后甲醛固定,制作常规切片,HE染色,用光镜观察大鼠肝、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人群试食受试对象每20人为一组,男性10人,女性1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选食物组合按家庭常规烹饪方法制作,晚餐时间正常食用,实验组予以相克食物组合,对照组正常饮食,15min之内进食完毕,此前、后4h内受试对象不可食用其它任何食物。不间断定时、定点追踪记录受试者的精神状况、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等。相克机制为食物中毒的食物组合为期14 d,腹泻或消化道不适的食物组合为期7d。结果:结果显示,选择的4组相克食物组合混合组、两单一食物组、对照组小鼠比较:一般状况均正常;食物利用率和体重增长仅猪肉+百合组、韭菜+蜂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系数比较猪肉+百合组心、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结果比较猪肉+百合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花生+黄瓜组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肾脏等主要脏器病例切片结果显示均无特异性变化。经人群试食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试食期间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无异常;主观反应未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结论:动物实验证实4组相克食物组合经小鼠投食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异常,部分实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但对小鼠影响不突出,结合其他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由于“食物相克”引起。人群试食选择的5组相克食物组合后,亦未见文献资料中描述同食导致腹泻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可初步认为所选择的相克食物组合对机体不造成影响,“食物相克“的说法缺乏可信的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