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想象力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演绎部分的基本想法是论证知性范畴何以能够普遍地运用于感性直观。康德主要借助于“先验想象力”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康德在两版“先验演绎”中,对先验想象力在人类知识构成中的作用的阐述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康德研究者历来在此问题上聚讼纷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倾向于第一版中的阐明,认为先验想象力作为独立于感性与知性的能力,提供了知性范畴运用到感知直观的条件。另一种观点倾向于第二版,认为先验想象力只是知性范畴的综合应用于感性直观时的代名词,想象力并不具有独立的认识论意义。这两种观念都存在着内在的困难。第一种需要说明为什么独立于感性和知性的先验想象力又可以作为两者结合的条件,换言之,如何理解先验想象力的既感性又知性的性质?第二种则存在先验演绎的问题被取消的可能性,因为先验演绎是要论证知性的范畴何以能够运用于感性的直观,如果先验想象力只是范畴综合作用的代名词,则这等于什么都没有证明。如何理解先验想象力概念的内涵以及在人类知识中的定位,影响着对康德整个先验演绎是否成功的判断,也影响着对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的理解。本文重新站在康德先验哲学的整体立场上,通过对两版演绎中先验想象力进行考察,重思先验想象力何以能够联结感性与知性,并对先验想象力与认识要素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能够得到先验想象力在先验哲学体系内的进一步透视。我们发现引起这些学者争论的原因之一在于“综合”概念的复杂性。康德在不同意义上来使用“综合”概念:想象力的“一般综合”、先验想象力的综合与知性的综合。第一版康德把所有直观对象都纳入了先验想象力的综合之下,先验想象力能够综合的感性直观杂多和逻辑上可能的一切直观杂多表象,并且康德论述的含糊性使得先验想象力有自身给出综合的统一的可能性。第二版对三种意义上的综合进行了区分,明确了想象力的“一般综合”本身盲目的性质,只有在先验统觉的统一性前提下,想象力才有先验综合的意味,先验想象力只能综合感性直观对象。因而本文同意学者们对第一版中想象力作为一种独立能力的肯定,但不同意把想象力当做认识的最终来源的观点。第二版康德更加逻辑化的论述,明确了先验统觉之作为认识的统一性前提的地位,想象力本身的综合是盲目性,先验想象力的作用发生于知性的统一性作用于感性杂多性之时,是经验中真正把感性与知性相联结的能力。这三种认识要素各自的有限性特质,使得认识只有在感性、想象力、知性共同参与下才能完成构成“对象”的综合统一性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先验想象力根本上是一种构成感性与知性沟通中介的独立能力,三种能力对于认识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迫使我国亟需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绿色创新能力、开辟绿色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如何存在,仍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群之一,其经济决策对我国其他区域或城市绿色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本文选择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复合权重的空间计量模型,通过刻画绿
学位
学位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和服务范围,而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分为两类: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的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率先掌握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抢占商业银行市场,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被分流、贷款业务被挤占,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商业银行迫切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其中,为普惠金融发展助力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创新性差、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中面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制造模式逐步转型为智能、便捷的网络化制造模式。在此背景下,一种需求驱动、用户主导、基于知识、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应运而生。在云制造环境下,制造服务提供者(供应商)提供的大规模分布式制造资源被虚拟化并封装为云服务。云制造平台对云服务的集中管理和调度使其能够同时处理制造服务需求者(客户)提交的多个制造任务。大多数情况下,基于客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消费者对个性化珠宝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与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更加吻合的时尚珠宝消费也在持续增加。个性化、时尚且功能齐全的智能珠宝已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与个性的趋势。80、90后的年轻群体作为新生代的消费主力军,他们将会也是今后智能珠宝消费的主要群体。因此,对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智能珠宝消费动机与购买意愿关系进行研究,了解其中隐含的消费逻辑,对智能珠宝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