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抗原蛋白D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jue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对黑色素瘤抗原蛋白D1 (melanoma antigen D-1, MageD1)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的数据表明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的凋亡,促进成骨发生及牙髓细胞的再生,并参与调节生理节律等,然而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神经系统和少数肿瘤如乳腺腺癌,食道癌,肠癌等,MageD1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尚未有报道。因此,我们以口腔鳞状细胞癌为研究对象,观察了Mage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明确Mage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是否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并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首先,我们收集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组织,培养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记、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Mage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其次,我们选择一种口腔鳞癌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慢病毒转染,抗生素筛选的方法得到稳定的MageD1过表达细胞系,在此基础上,利用5-氟尿嘧啶(5-FU)构建细胞凋亡模型,并通过CCK8、流式细胞仪、免疫蛋白印记的方法检测了MageD1过表达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细胞周期等方面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MageD1过表达细胞系,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免疫组化、HE染色的方法检测了MageD1在动物体内的的促肿瘤细胞凋亡功能;最后,我们通过免疫蛋白印记、蛋白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探究了NF-κB和p75NTR在MageD1介导的口腔鳞癌细胞凋亡中的具体机制。结果:首先,我们观察到Mage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组织和细胞系中,无论在蛋白质水平还是mRNA水平,都呈异常低表达;其次,我们成功建立了稳定的MageDl过表达细胞系Lv-MageD1-HN6.结合CCK8实验,结果表明Lv-MageD1-HN6细胞的增殖能力弱于其对照组HN6细胞。5-FU处理后,Lv-MageD1-HN6细胞的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并且Lv-MageD1-HN6细胞表现出G2期阻滞,有丝分裂减少等细胞周期改变的现象。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发现Lv-MageD1-HN6细胞形成的肿瘤和对照组细胞形成的相比,瘤体体积小而重量轻。免疫印迹的结果表明Lv-MageD1-HN6细胞中p75NT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并且MageD1的过表达改变了NF-kB在细胞核内外的表达量,而且MageD1能与NF-kB发生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这可能与Lv-MageD1-HN6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上升有关。结论:1. MageD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和临床标本中异常低表达,并且这种低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2. MageD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与p75NTR相互作用这条经典信号通路产生的。同时,它能调节口腔鳞癌细胞周期变化,干扰了DNA的复制和有丝分裂的进程。这提示将MageD1作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靶点具有现实的可行性。3. MageD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具有调节NF-kB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通过两者蛋白间直接相互作用产生的。MageD1在口腔鳞癌中的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是通过p75NTR实现的,并有可能通过NF-kB的信号通路实现。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全球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幻,使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而大数据时代给企业带来了应对复杂环境的新的思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更加丰富是数据信息、更
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是线性代数教学发展趋势。以线性代数矩阵迹的实际工程应用为例,阐述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线性代数教学团队实践的一条以理论教学促进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
杂技的精神内涵层面的艺术美具体表现为"壮美"、"优美"、"喜剧"(滑稽)等。这些美学概念如果从它们的单个角度看,适用于所有相同性质的事物。单独地、孤立地拿出其中任意一个
三级课程管理是基于我国当前国情的一项政策选择,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却问题重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原因具有多元性,但根本的原因则在于课程政策自身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课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咽后淋巴结大小、侧数、坏死等具体参数对经过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197例首诊、无远处转移且经过病理
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治疗肿瘤上取得了显著地成果,并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浅表的恶性肿瘤。声动力学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 SDT)是在其基础上发
目的:探讨WW结构域E3泛连接酶1(WWP1)在乳腺癌病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讨论WWPl基因和乳腺癌患者中ER、PR、P53基因、HER-2、年龄、淋巴结转
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7,USP7)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已有研究表明USP7在喉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阻低USP7后,喉癌细胞增殖能力、细
目的:应用中药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该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采取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数之比不得大于3:1),治疗组使用散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