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偶是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汉语修辞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对偶在各种语体中几乎都有使用,文艺语体中的对偶运用得最为普遍,表现力也最强,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对仗的优雅到章回小说回目对偶的精彩,以及伴随着近现代汉语修辞格发展对偶格的成熟,无不体现着对偶修辞的重要性。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回目都采用对偶形式,可以说对偶艺术在章回小说的运用中尤其精彩。对偶赋予章回小说一种“雅”的标识,而章回小说的世俗性和大众性又带给对偶修辞无限的生命力,使其日臻成熟。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这些著作回目中的对偶运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对偶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修辞格,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混淆和摒弃等困难,但不容否定的是对偶根植于我们的民族语言中,与汉语言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既反映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蕴含着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偶的形式,还将对其蕴含的美学内涵进行研究。
本文意在通过对古代章回小说回目的分类、分析,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格在古代章回小说中的表现力。全文从古典小说和对偶修辞两条主线出发,以章回小说的回目对偶为结合点,在掌握小说和对偶格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以四大名著为例,从汉语的语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对古代章回小说回目中的对偶句进行研究,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了解回目对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