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变革,全球性产业分工格局开始形成。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和资金优势,从事高端价值链的生产活动,而将低利润空间的产业环节转移至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依托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了早期的世界工厂,以中低技术为主的基础制造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弱化,产业亟待升级发展,我国政府提出适应新时期新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在将制造业发展重心从传统产业转变至高技术产业,实现成为制造强国的目标。但由于来自外部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压制,中国尚未在核心技术领域掌握着话语权,产业升级发展依旧面临重重阻碍。本文首先对当前国际分工的演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打下背景基础,其次则参考UIBE GVC数据库中2000-2017年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增加值贸易视角下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和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与国际比较;采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地位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进行测算;利用NRCA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最后则是利用我国制造业分行业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来进行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考察行业整体及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国际竞争力所受影响的不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参考。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中服装皮革纺织品、机电产品、电器设备的出口占比最高。中间品出口占比小于最终品出口占比,同时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第二,我国制造业整体的GVC参与度指数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而整体的GVC地位指数呈现出双L型走势,下降趋势中伴随着小幅上升,但行业整体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第三,我国制造业的NRCA指数基本显露出波动上升的态势,展现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低与中等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要高于高技术产业。第四,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整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劳动力成本与国际竞争力显著负相关,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研发投入强度、行业规模与国际竞争力显著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则不显著。中低、中等、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受解释变量的影响各有差异。由此本文建议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制造业研发投入;注重行业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合理利用外资;鼓励自主品牌的设计创造;促进多边贸易发展,从而提升中国制造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扩大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而研发则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企业对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对国家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行业研发创新的侧重点和实现形式不同,可能导致不同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不同行业的研发投入对
学位
都市圈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区域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内产业结构能否形成较为良好的自我进化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大势所趋。因此,本文尝试从优化产业结构角度达成对都市圈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通过偏离-份额法和综合评价法综合考量,分
学位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的重要目标,十九大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强国任务以来,为了推动目标落实,国家海洋局出台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现已有24个市、县(区)作为试点地区,成为国家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有力抓手。在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中,又进一步强调了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任务。海洋强国的建设,必须以海洋的可持续发
学位
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变暖是一个国际性的长期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控制碳排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全球化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在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全球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外,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政治环境不仅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环境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学位
能源作为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突显。同时,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愈演愈烈。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国面临着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国际市场能源贸易限制等诸多问题,提高能源效率是破解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能源供求矛盾与环境污染困境的关键。目前,关于能源效率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仅将研究视
学位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快发展,随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温饱以外的精神消费。旅游无疑是一种具有娱乐性的特殊消费行为,旅游业作为一种高文化性的经济型产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研究重点之一,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数量仍然有限,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不足,且研究省级旅游业发展的成果居多,对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有限且较
学位
当前,中国先进制造业尚缺乏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而在中美经贸关系愈发紧张的局势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出海计划极有可能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各种形式的阻碍。于先进制造业企业而言,选取了恰当的OFDI进入模式,意味着能顺利迈出OFDI的第一步,为其海外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本研究聚焦中国先进制造业OFDI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研究,期望为先进制造业的OFDI进入模式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关于细分行业OFDI进入模
学位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在2012年前,除2009年(即金融危机2008年后的第一年)外,都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机电产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同时也带动出口总额快速增长。但2012年后,伴随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等因素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出现负值。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的下滑,使我国出口总额增长也随之下滑,体现出机电产品是带动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了解中国机电产品的
学位
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驱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经济效益显著。然而追求创汇的背后,隐含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技术含量低以及忽视环境成本等问题,导致出口规模粗放式扩张的同时加剧了国内自然环境的恶化。面对逐渐严厉的环境规制,以及贸易自由化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优化出口结构对我国的发展至为关键。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寻国内环境规制对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关注以
学位
次贷危机之后,各国金融体系相对平稳,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成为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主题。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作为次贷危机的导火索,也进一步引起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我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金融板块的资产管理产品开发和复杂的产品拼接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规避监管的手段。基于影子银行已经成为金融系统性风险溢出传染主要推手的事实,监管部门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加强了对影子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