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英学生听力能力的新探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复合式听写中困难,然后针对问题进行相应听力策略训练以提高他们在复合式听写能力,最终唤起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听力水平。听力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及多种策略。听力策略训练由于能激起听者的兴趣,促进听者的自主性而显得特别重要。然而相对于其他三项语言基本技能,听力理解方面的研究在外语教学中起步较晚。国内的英语老师对听力策略训练的重视尚不够。由于复合式听写是相对较新的一种测试方式,因而学生显得经验少,做起来很有困难。基于以上情况,作者决定进行此项研究。本文讨论的两个问题是:(1)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做复合式听写时存在什么问题?(2)如何通过策略训练解决这些问题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本文首先讨论了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过程,听力策略的定义及分类,和听力策略训练等。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Anderson把理解分成三个过程:感知处理、切分和运用。O’Malley and Chamot、Oxford和Cohen都提出了自己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Vandergrift对听力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就是基于前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基础上的。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本文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了Vandergrift的听力策略分类和Oxford的策略训练模式,试图通过进行策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复合式听写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本文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做复合式听写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使用情况,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策略训练。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华中师范大学非英语系64名分属于两个自然班的大二学生(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比班)。实验班进行了前测、后测、问卷调查和认知策略训练。首先,在实验班进行了一次关于做复合式听写时存在的问题和听力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调查后,作者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挑选了一些认知听力策略对实验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策略训练。对比班进行常规教学,不参与有组织的策略训练,只进行了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学生们在平均使用策略训练的频率非常低,且学生做题时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都可通过认知策略训练解决。实验结束后,学生前测和后测的分数被输入电脑并通过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学生在做复合式听写时策略使用频度很低,且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前十大问题中一半都是认知策略使用不够造成的。本文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包括六项认知策略的策略训练。对学生实验前、后测的分析显示实验班在策略训练后取得了明显高于对比班的成绩,策略训练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对于听力策略训练和听力能力的提高,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学上的建议:一、进行策略训练之前,教师应该深入全面的听力策略知识;二、训练之前老师要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策略使用情况;三、有必要提高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四、策略训练应该融于正常教学活动中;五、成功的策略训练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其他文献
阐述舞台灯光与夜景照明的异同,以及舞台灯光对夜景照明的启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结合剑河县的农村水利资源现状及小水电开发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措施。
袁海波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被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聘为河南省首批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导师.袁老从事医、教、研工作40余载,学风严
以山歌戏《羊角花》为例,从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光景结合等方面谈灯光设计的创作过程。
本文采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P&T-GC/MS)测定土壤中的6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法检出限可达0.01—0.08μg·kg-1,方法灵敏度高,满足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要求,能够检测出
概念合成理论可用来分析许多语言和非语言现象,也有学者用此理论分析英语中的复合名词。但是这种分析多集中在单一的层面:句法、语义或认知,且大都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复合
关于词汇习得策略有很多,其中在阅读中以附带方式习得词汇是有效途径之一。“投入量假设”认为:词汇附带习得依赖于其处理过程中由任务所决定的需求、搜求、和评估三个因素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