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现状;(2)明确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性;(3)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随机便利抽取吉林省两所高校护理学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统计方法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应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135.83士40.84分;①在维度躯体化方面:二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三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强迫症状方面:一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二年级的护生得分;②三年制护生得分高于四年制护生得分;③非独生子女的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在维度精神病性与其它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的护生得分;④放任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民主型护生得分;专制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民主型护生得分:⑤在维度敌对方面:对专业态度是无所谓的护生得分高于满意的护生得分,不满意的护生得分高于满意的护生得分,以上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人口学变量的护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总分为177.92士39.39分;①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学习适应、校园适应与满意度方面,一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与情绪适应方面,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情绪适应方面,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②专科的护生得分高于本科护生得分;③在维度人际关系方面,教养方式是民主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得分高于放任型的护生得分;民主型护生的学校适应得分高于专制型的护生得分;在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和自我适应方面:教养方式为民主型护生得分高于专制型护生;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得分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对本专业满意的护生得分高于无所谓的护生得分,且高于不满意的护生得分。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其余人口学变量的护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之间有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结论:(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类型和生源地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是否独生子女、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程度与学习类型、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学校适应也相应较好。
其他文献
蔡元培的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多彩,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德育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其德育实施的四个原则和四个方法,以期促进当前德育活动的开展。
挡土墙作为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特种结构之一,被大量应用于道路、桥梁桥台、水利港口建设、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和铁路工程中。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社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网络问政平台成为大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新载体,发挥着重要作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髋关节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科2001年3月-2008年3月通过关节镜治疗髋关节结核16例,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早期和晚期病变,术前和术后采用Harris评
空间形容词是对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或其部分所占据空间的量进行描述的词语,在韩汉两国的语言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韩语空间形容词中的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对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我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政府采购制度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构架,但制度仍不完善,尤其是政府采购监督
随着对HIV感染人体细胞的侵入过程的认识的加深,发现DC-SIGN不仅可以帮助HIV细胞的结合,而且,一旦结合以后,病毒可以更有效的攻击靶细胞,继而启动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扩散。因
本文概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及现状情况,梳理了辐射环境监测国控网空气自动监测站、陆地辐射监测点、水体国控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点、海水监测点、
本文简述生物质能种类和特点,介绍几种生物质能利用方法在中国和外国的发展,并将国内外政策法规进行对比,提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