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开通高铁城市的增多,中国的高铁网络越来越完善。高铁会对经济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近几年研究高铁的文献也层出不穷。从宏观上来说,高铁的开通促进了各城市经济的一体化,会影响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从微观上来说,高铁的开通节约了人们往来各城市的时间,提高了信息流动效率,促进了各资源要素的流动,会对公司的决策产生影响。而对公司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就是融资决策,作为公司重要融资方式之一的债务融资,是公司进行外部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取债务融资资金,能够降低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成本,有利于公司综合实力的提升。综上,探究高铁开通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之所以从高铁开通的角度来研究债务融资成本,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高铁开通能够节约债权人访问企业的时间,也可以降低债权人获得企业信息的成本,进而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其次,高铁开通能够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降低债权人的信息风险,进而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最后,高铁开通通过加速人、财、物的流动,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从而可以降低公司的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
  本文将2007-2017年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的公开财务数据、财务指标等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1)高铁开通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2)在考虑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后,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果在非国有企业显著,在国有企业不显著。(3)考虑股权集中度的差异后,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能够显著降低高股权集中度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对低股权集中度的公司影响不显著。(4)考虑公司所在地是否开通民航后,发现高铁开通对位于所在地未开通民航的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有显著降低效果,对所在地开通民航的公司的影响不显著。
  总体来说,本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贡献:第一,本文从高铁开通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一外生事件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是对影响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外部因素的一个补充。第二,本文通过研究高铁开通对微观经济的影响,是对地理学和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也从微观的角度验证了高铁开通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以表内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差额逐渐缩小,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发展减缓,商业银行发展进程减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市场和国际接轨的步调逐渐一致,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既定经营目标的经营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商业银行开始加速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型。  近年来
学位
贫困是很多国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对一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2020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但这之后贫困仍以相对贫困的形式存在,未来的扶贫工作还会继续进行下去。随着数字技术日益广泛的运用,我国普惠金融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技术鸿沟和区域联系之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对贫困减缓真正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中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股权激励可以作为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在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代理冲突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合作共生、利益共享”的良性伙伴关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跻身前列就离不开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但管理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究竟是会兢兢业业地服务于公司整体利益,还是被私人利益牵动做出非效率的投资行为,因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如果管理层为隐藏其不良的投资操作动机而出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重点逐渐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科技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关键领域。科技服务业是企业获取技术启发、高校获取市场信息以及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中介力量,其服务范围涉及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以及技术成果商业化等多个创新环节。由于区域创新不同主体各具特点,为形成优势互补,各创新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业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空间距离的缩短有助于降低交易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协同集聚和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作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有效的集聚通过对空间要素的合理布局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发展基础,产业间的协同集聚一方面可以通过共享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知识和技术溢出,有助于促进技术扩散和创新活动,同时也可以为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创新资源容纳力。因此,为了增强地
地球不能承受人类发展之重,全球变暖已被证明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而新兴国家正普遍遭受雾霾围城之苦,绿色发展既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关停转迁实现的蓝天白云不可持续,必须依靠以环境技术持续改进为目的绿色创新。由于绿色创新具有“双重外部性”,市场供给往往失灵,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就是后发国家主动应对环境挑战的关键。加强环境规制一方面可以行政逼迫企
伴随着中国经济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且升值预期明显。在同周边国家(地区)的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已具一定规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先后同八个国家(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2010年8月开始允许境外三类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自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持续
随着高铁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了高铁,高铁开通通过增加地区间知识溢出促进区域的创新增长,同时影响着创新格局的演变。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将这两种影响割裂开来,在高铁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和创新重要性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下,将高铁开通对创新增长的影响和对创新格局的影响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深入探究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知识溢出视角,在理论分析高铁开通对
学位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驶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轨道,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亟待调整和重塑,而高铁作为一种新兴交通运输方式,由于载客量大、运行速度快、准点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重要标志,对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优化等产生了长远影响。但长期以来高铁等“硬环境”在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中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
学位
近年来,有关企业高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用公款吃喝玩乐从而产生巨额在职消费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在职消费,是指公司高层在行使对公司经营管理权时发生的与本职工作有关或无关的公费支出,具体来说包括豪华办公场所、专车专机接送、巨额消费券、豪华餐饮、公费旅游度假、飞机头等舱等。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了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约束,但时至今日,企业高层在职消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