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PcH-PDT对SHI-1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dongw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①研究光敏剂ZnPcH1在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细胞内的代谢情况。 ②探讨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疗法(ZnPcH1-PDT)对SH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①应用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正常骨髓MNC、SHI-1细胞内的ZnPcH1含量,了解正常骨髓MNC、SHI-1细胞ZnPcH1含量的变化差异。 ②应用MTT比色法、台盼兰拒染法、白血病细胞集落培养观察ZnPcH1-PDT对SHI-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设立三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光照对照组、PS对照组)。 ③通过AO/EB复合染色、TUNEL、DNA二倍体分析、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检测等手段来分析ZnPcH1-PDT作用后SHI-1细胞的凋亡情况。 ④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特异的细胞器探针对光敏剂ZnPcH1进行亚细胞定位。 结果: ①正常骨髓MNC与SHI-1细胞内ZnPcH1浓度变化存在差异:在与ZnPcH1共孵育5h时,SHI-1细胞系与正常MNC细胞内的ZnPcH1含量比值达到最高值。因此,可据此来优化实验条件,ZnPcH1-PDT处理细胞时选用与ZnPcH1孵育5h后再行光照。 ②ZnPcH1-PDT对SHI-1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不同浓度的ZnPcH1-PDT组对SHI-1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并呈ZnPcH1剂量相关。随着ZnPcH1浓度的增加,CFU-SHI-1形成率显著下降;1.0μm ZnPcH1-PDT可完全抑制SHI-1细胞集落形成;而三个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 ③ZnPcH1-PDT可诱导SHI-1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且48h内细胞凋亡阳性率呈时间依赖性:AO/EB复合染色结果可见处理组的SHI-1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聚集或成碎片,呈现凋亡表象。TUNEL检测可见明显的棕色核凋亡细胞;FCM检测Annexin-V/FITC/PI显示,细胞凋亡阳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各处理组均可见亚二倍体Gl峰(凋亡峰)。 ④利用荧光探针的细胞器特异性分布确定ZnPcH1在细胞器中的位置,通过直接观察法、伪彩色融合法、相关系数法表明ZnPcH1定位于SHI-1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   结论: ①正常骨髓MNC与SHI-1细胞内znPcH1浓度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即孵育5h时SHI-1细胞与正常MNC内的ZnPcH1含量比值达到最高值。 ②ZnPcH1-PDT可抑制SHI-1细胞系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③ZnPcH1-PDT导致亚细胞水平多位点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aclitaxel-Coated Balloon,PCB)治疗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既往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近期再次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就诊的患者。入院后完善常规、生化、心
目的:(1)临床送检微生物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检验、收集,生物膜形成状况、Ⅰ类整合子(IntI)检出率及耐药性统计;基于扫描电镜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产生过程进行观测;(2)对红霉素破坏之后的PA生物膜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IntI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受到红霉素破坏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由此深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生
目的:探讨Ⅱ、Ⅲ期中下段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McKeown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09月至2017年06月在赤峰市医院肿瘤外科住院确诊为食管癌并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A组:微创组),行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B组:开放组)。分析比
学位
研究目的:1.建立153Sm标记聚氨基葡糖的方法学;2.观察153Sm-CHICO(samarium-153 chitosan complex,153Sm-聚氨基葡糖复合物)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3.SPECT显像观察153Sm-CHICO在小鼠体内分布。研究方法:分别改变聚氨基葡糖的分子量、浓度、pH值,测定153Sm-CHICO的标记率,建立最佳标记方法,并观察其体外稳定性。昆明种小鼠经
[目的]:1、研究131I标记Rituximab的标记方法、标记物对Raji细胞的免疫活性及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2、研究Raji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31I-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生物学效应。3、研究131I-Rituximab在荷人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的体内分布及放射免疫治疗效果,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Iodogen法将131I标记于Rituximab,分别在
目的:一些传统的检测手段,通常较难对良恶性病灶进行鉴别。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在无症状的“健康人群”中,对一些早期的可治愈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并能发现某些传统检测手段无法发现的病灶。为了探讨健康人群以18F-FDG PET显像进行肿瘤筛查的应用价值,进行此次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健康人(2001年2月至2
目的:检测窄频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皮损中VEGF与CD106的表达,以探讨它们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VEGF与CD106在26例紫外线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NB-UVB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皮损中VEGF与CD10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264 P=0.001;x2=14.040,P=0.0
目的:观察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Gln27Glu位点多态性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和汉族人群的分布特点,并探讨这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左房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280例高血压患者(EH),汉族141例,哈族139例;436例正常血压组(NOR),汉族223例,哈族213例,常规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超声指标;采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窄频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GF-βs)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7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损周边正常皮肤及经NB-UVB治疗后皮损中TGF-β1,TGF-β2及TGF-β3进行检测,并分析经NB-UVB治疗后三者在不同时期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分布是否有差异。结果:(1)TGF-β1、TGF-β2及TGF-β3在银
学位
目的:确定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时,平稳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时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同时探讨芬太尼对异丙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2组(n=23):异丙酚组(P组)和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行麻醉诱导,P组和PF组初始靶浓度分别为4、2.5μg/ml。待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