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例大肠癌证素与临床表现多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i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肠癌常见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及证素在各诊断、分期中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大肠癌证素与临床表现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初步揭示大肠癌证素与常见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大肠癌证素之间的分布组合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11.1—2011.12期间住院确诊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及《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为诊断分期标准,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相关规定,结合导师经验,提取脾、大肠、肾、肝、气虚、气滞、湿、热、血瘀、毒、阳虚、阴虚、血虚13个大肠癌常见证素,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及证素等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常见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临床分期及证素的关系。结论:本课题研究资料显示,与大肠癌相关的症状体征频数排名前5的分别为:大便脓血、腹痛、纳呆、疲乏、腹泻;舌苔脉象为:苔白、脉弦、苔薄、舌淡、脉细。在本课题涉及的170例结肠癌患者中,出现频率前3位的症状体征为:腹痛、大便脓血、腹满,舌苔脉象为:苔白、苔薄、脉弦;120例直肠癌患者中,出现频率前3位的症状体征为:大便脓血、腹泻、便溏,舌苔脉象为:苔白、脉弦、苔薄。术前患者121例,出现频率前3的症状体征为:大便脓血、腹痛、腹泻,舌苔脉象为:脉弦、苔白、舌淡。Ⅳ期患者75例,出现频率前3的症状体征为:腹痛、纳呆、大便脓血,舌苔脉象为:苔白、脉细、苔薄。Ⅱ期患者44例,出现频率前3的症状体征为:疲乏、腹痛、大便脓血,舌苔脉象为:脉细、苔薄、舌红。证素出现频率前5的分别为:气虚、脾、气滞、血虚、大肠。各证素在不同诊断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分期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证素脾、大肠、肾、湿、血瘀在术前病例中多见,气虚、阳虚、气滞、热、毒在工Ⅳ期与术前病例中多见。与证素肝相关的临床表现有便溏、消瘦、失眠多梦、舌红、苔白、脉数;与证素脾相关的有舌暗、舌淡、苔白、苔黄、脉沉、脉滑、脉濡:与证素大肠相关的有大便脓血、舌淡、脉细、脉涩;与证素肾相关的有便溏、消瘦、疲乏、苔白、苔腻、脉滑、脉数、苔细裂;与证素气虚相关的有大便脓血、消瘦、疲乏、舌红、苔白、苔黄;与证素湿相关的有舌红;与证素血瘀相关的有舌暗、脉涩;与证素气滞相关的有吞酸、舌暗、齿痕、苔白、苔黄、脉沉、脉滑、脉濡;与证素血虚相关的有疲乏、舌淡、齿痕、舌红、苔薄、苔白、脉沉、脉弦、脉滑、脉弱;与证素热相关的有舌红;与证素毒相关的有脉涩。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通过对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观点与认识。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
每当进入初三,化学自然而然便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怎样让学生在这个科目上有所建树,前阶段的工作便起着关键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第一节课更是要深思熟虑。因为第一印
目的:观察填精养肝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东莞市中医院门诊的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填精养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克
我国戏曲剧种多达317个。众多的戏曲剧种之所以类聚而分之,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熔诗、歌、舞、画于一炉"的共性;同时,又因为它们各具不同的色泽芬芳而呈现出形态迥异的个性,从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一名教师要关注的首要问题。课堂效率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摆脱题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与学生快乐地提高数学能力与水平,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教版初中教材的推出,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切实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框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围绕初中数学教学的
<正>根据实际需要,有时要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又要把"万"或"亿"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需要注意的是,"改写数"与"省略尾数求近似数"既是两
期刊
目前青霉素G仍然是治疗梅毒首选药物。然而,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如何选择药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头孢曲松是三代头孢菌素,近年来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头孢曲松治疗梅毒
近年来,关于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争论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有关文学经典的讨论。文章从文化诗学的角度,通过对文学经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