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以《大街》等四部小说为例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成为了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标志着美国不但作为经济强国,也作为一个文学强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实现了爱默生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所提出的文化独立的希望。在《大街》等小说中,刘易斯对1920年代的美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最有力的批判,其批判揭示是如此深刻透彻,以至于作品中的书名“大街”和“巴比特”作为词条被编进了英语词典,成为了美国民族文化意识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强大,是与其文化发展特征密不可分的,美国也不例外。本论文正是从这样的思考出发,选择刘易斯小说文化叙事的角度,以揭示刘易斯小说所呈现的美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本文认为,刘易斯通过对长期浸润其中的文化的深刻体验、精细观察和理性的思考,对其中感受最深的“集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特征所呈现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叙事。由于它所叙述的反叛的文化叙事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20年代特殊的文化历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殊时期民族文化共享的意义、信仰与价值,因此,其所体现的观点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对文化叙事、刘易斯小说文化叙事所涉及的美国历史背景、刘易斯的成长经历及美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做了相关的论述,提炼出学界所忽略的刘易斯文化叙事的主题:对美国民族“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体”的矛盾文化特征的深刻呈现。为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构建了一个三维一体的语境时空,弥补了以往学界或者脱离历史语境,或者从单一历史语境之研究的不足。第二章探讨了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策略,认为刘易斯将小说创作的叙事手段与“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文化特征的“逃逸”的表现形式巧妙地嵌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反叛的文化叙事特征及其多元化的叙事策略。第三章根据富兰克林的的实用主义哲学观和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观,分析了“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文化特征在《大街》等小说中主要人物身上的表现特征。第四章运用消费文化理论,探讨了美国民族“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文化特征在20年代社会群体中的表现。第五章从叙事伦理的视角,探讨了通常为学界所忽视的刘易斯小说中对美国社会文化精神的肯定和赞美的一面。  本论文是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辛克莱·刘易斯的博士论文,通过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对刘易斯《大街》等四部小说的研究,揭示出作品中美国民族“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文化特征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挖掘出以往被忽视的诸多层面的隐含意义和有机关联。本论文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刘易斯小说中多元化的叙事策略与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刘易斯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深切感受和超前的预见性基础上对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创造性运用。
其他文献
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的阿昌族地区,至今仍存在的活袍及其“活袍调”不仅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也是阿昌族口传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本文以文艺学、民族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也是我国寓言文学创作的发端时期,在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时代背景下,诸子大多使用寓言来阐述政治见解和思想学说,因此诸子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论述。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性质、党的先进性建设目标方面,在党的思想建设
为了解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从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两大方面,对全校83名语文教师展开调查,统计
自生态文学理论传入中国以来就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生态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创作和理论研究近年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笔者试图以生态文学概念阐述、中国当代生态
学位
1990年代以来,随着影视媒体地位的凸显和消费文化的渗透,文学和影视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之前仅限于影视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层面,而如今影视、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和文学创作之间形成了
宋元易代,变动之大前所未有。文人儒士遭此变局,其命运、心态的变化,其文学主张和诗文创作的变化,以及因此而起的文坛格局的变化,应当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这段时期多为治文学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艺术自由的提倡、个性苏醒,文艺领域出现了思索的一代,其绘画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批青年画家的油画和连环画。相比之下,中国画人物就有些淡薄了,国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