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及其联合氟伐他汀对房颤的上游治疗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7753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缬沙坦及其联合氟伐他汀是否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AF复发,延缓非永久性AF进展为永久性AF。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多中心、三组平行设计的临床试验。将143例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东丽医院等8个中心的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AF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依次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治疗组(Ⅰ组,47例)、缬沙坦治疗组(Ⅱ组,46例)以及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组(Ⅲ组,50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各组CCB类药物、缬沙坦或缬沙坦结合氟伐他汀的治疗,随访24个月。比较三组治疗6、12、24个月后的心率变异性、AF负荷、阵发性AF复发率及非永久性AF进展为永久性AF的发生率,治疗24个月后的心脏超声常规参数、血生化指标。结果:24个月后,Ⅱ、Ⅲ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Ⅰ组,(P均<0.05)。三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虽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患者的NT-BNP水平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余两组则无明显改变。心率变异性检测结果显示,Ⅱ、Ⅲ组患者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均较Ⅰ组有所升高,24个月后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Ⅱ、Ⅲ组患者f波振幅明、ff波间期均明显大于Ⅰ组患者,房颤负荷及平均心率均小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与Ⅰ组患者相比,Ⅱ、Ⅲ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升高、进展为永久性AF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均<0.05),且这种趋势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经24个月治疗后Ⅲ组患者进展为永久性AF的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论缬沙坦可延缓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AF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减少心房重塑、改善左心室功能;抑制炎症;增强迷走神经活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纠正自主神经失衡、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从而降低AF负荷及AF复发率,延缓非永久性AF进展为永久性AF的发生率。且缬沙坦和氟伐他汀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为AF上游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宫内发育迟缓对足月新生儿脑功能成熟度的影响;探讨不同出生体重对足月小于胎龄儿脑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足月小于胎龄儿按体重百分位数分3组,即体重小于第3百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肌酐水平较术前上升的不同程度分为四组:正常组、肾损害1组、肾损害2组及CIN组,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12h尿NGAL,探讨四组间对比剂肾损害的临床危险因
本文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柏拉图问题”和“奥威尔问题”.前者关注语言习得中儿童以少量的语言输入和信息刺激就能获得完备的母语知识系统的问题,后者关注二语习得中二语习得
目的 探讨维吾尔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124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诊疗的寻常型银屑病为研究对象,依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激光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事业瑰宝,根据传统医药理论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其主要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材三部分.中药饮片即是中成药原料,又是中医治疗直接处方药,其加工方
目的:探讨三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普通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2代,上海微创),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Excel,山东吉威)及无载体药物涂层支架乐普二代(Nano,北京乐普二代),介入治疗对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增长加快,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教学媒体的变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教学理念、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