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草新品种选育、克隆分株形成及物质转导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2516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野牛草新品种选育、克隆分株形成及物质转导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选育出的新品种京引野牛草绿色期长,在北京秋季枯黄较中国原有品种晚32天,绿色期211天。 2.研究出母株、子株、孙株、生殖株、营养株之间物质转导的理想材料应是越年生、单一分蘖节植株。 3.正常状态下,母株、子株和孙株的14C标记蘖滞留的14C光合同化物转移百分比都超过60%以上。14C光合同化物转移百分比、库活性和光合产物三个指标都能反映分蘖植株物质滞留程度但不尽相同,能够反映分蘖植株物质转移方向、转移程度、输入输出关系,有向顶、向基、水平、垂直4种转移方式。 4.去蘖要比正常、切断、遮荫处理显著降低未处理分株的光合能力。 5.切断匍匐茎比去蘖,去蘖又比正常、遮荫显著降低分株滞留光合同化物的能力。 6.母株分蘖节、母株根系、第1子株+第2子株根系、第4子株茎叶对光合同化物的转移能力去蘖有显著影响;母株雌蘖茎叶对光合同化物转移能力母株去蘖比子株去蘖显著。 7.第1子株茎叶转移光合同化物能力去蘖要比遮荫显著增加,母株分蘖节、第1子株与第2子株的匍匐茎+分蘖节转移光合同化物能力去蘖要比遮荫显著减少;母株未标记的其余雌蘖、母株分蘖节切断比去蘖具有显著的光合同化物转移能力,母株营养蘖、第3子株与第4子株匍匐茎+分蘖节对光合同化物转移能力显著降低;母株营养蘖、母株雌蘖、母株根系对光合同化物转移能力切断比遮荫显著增加。 8.养分异质性条件下的野牛草克隆分株片断,母株显著地从子株单向获益。母株高肥与子株高肥互作显著共同促进植株长高。 9.水分异质性条件下的野牛草克隆分株片断,子株显著地从母株单向获益。母株水分与子株水分对多项指标有显著的共同互作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析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方法实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改良急诊分流模式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
虽然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到全国各地,各地都展开了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具体到农村地区,却依然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知识本位”与“应试”思想盛行等现象;相对来说,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设备要落后于城镇地区,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本文将结合农村地区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转变“知识本位”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本位”思想、转变“教室本位”思想三个角度来谈一谈笔者对农村地区
期刊
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要求提出以后,明确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及各方面知识点的掌握,而这也引出了一系列譬如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该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则进一步使得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因此,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目前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所在,本文着眼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应用问题,笔者根据个人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思
期刊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技术是Zabeau和Vos等1993年发明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其检测原理是基于对基因组进行限制性酶切和选择性扩
目的: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措施后,分析其临床防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份--2018年10月我院接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探究公共卫生护理
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生动的表象,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加工可以将这些表象具体化、形象化,然而这只是事物的原型基础,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当学生把已有的表象具体化的时候,我会适时提醒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原有的表象基础上进行再次加工,添上自己的创意,从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想象产物。例如:学生在学习画图软件时可以利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数学几何图形,在此基础上,我会鼓
期刊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条件对冬虫夏草蛋白质成分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60例冬虫夏草,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鲜冬虫夏草组(20例)、37℃晒干组(20例)和60℃烘干组(20例).比较三组冬
为了说明当前小学课堂管理的状况,现对某小学283名学生和30名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调查,从中得到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管理的对策.
期刊
微波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学习记忆的影响更加突出.但对于其所造成影响的机制众说纷纭,其中研究较多的包括破坏血脑屏障,损伤遗传物质,影响信号传导,破坏脑实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发展与强大的重要文化因素。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班级,在学习、德育上都会表现得很优秀,相反,没有凝聚力的班级,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缺少战斗力。但凡一个班级出了问题,这个班级的凝聚力必然下降,班级成员内的消极情绪是会传染的,当学生之间彼此不爱惜、不认同,在班内就会形成消极的氛围,这种氛围会感染每一个人,很快班风日下,班级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内容  在班级建立之初,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