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1、2级高血压病用药规律挖掘及疗效观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绍功临证50年以来,在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高血压病核心病机,并相应提出了“痰瘀同治,解毒通络”的治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近五年来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沈绍功治疗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第二部分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沈绍功264份1、2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医案中隐含的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并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验证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1文献综述研究以“题名=高血压and摘要=痰瘀(精确匹配)”为条件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得到225条题录,按“发表年度”分组浏览后发现,文献呈逐渐增多趋势,尤其是近五年(2008-2012年)增长明显,共计168篇,说明痰瘀致病在高血压病研究中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再剔除近五年168篇文献中的会议文献,最后筛选出66篇文献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痰瘀互结已成为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痰瘀同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得到有效验证。对沈绍功及其弟子的学术论文及著作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其从络病学说角度率先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高血压病核心病机,认为痰瘀是高血压病的启动和诱发因素,也是病理产物,痰瘀胶凝,蕴久成毒,损伤络脉,可见于高血压病各个阶段。辨证强调四诊合参,“舍症从舌”,提出“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是痰浊证与血瘀证单元的组合,其主证为: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腻,脉弦滑或沉涩或结代,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胸痛;病及心络,则见心悸、气短、失眠等症。治疗以温胆汤(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石菖蒲10g,郁金10g)合降压四味汤(钩藤后下15-30g,泽泻10g,川芎10g,莱菔子10-30g)为主方痰瘀同治,解毒通络,并提出祛痰序贯四步和化瘀序贯四法,另外辨证加用升清降浊、清心宁神之法,重视顾护脾胃,伍用针灸增效,善后加用丸药巩固疗效,且注重从意疗、食疗等角度对患者心理及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综合干预。2基于Apriori算法和可视化网络的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用药规律挖掘分析目的:借助Apriori算法及可视化网络分析法,挖掘沈绍功运用“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系统收集沈绍功在2008年~2010年间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资料,将其中中医诊断为痰瘀互结证的264例病案录入“名老中医临床医案管理系统”并进行结构化处理,运用Visual Studio2005软件对首诊记录中的症状、用方、用药等记录进行统计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方药规律挖掘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别计算单味药物、药对出现的频次、支持度及置信度,并将频次结果导入Cytoscape2.8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可视化网络图以分析探索核心药团,并结合专业知识及沈绍功经验总结进行解析,最后由沈绍功亲自筛选、确认和补充。结果:(1)支持度>10%单味药物共有32味,其中排前10位的依次是云苓(84.47%)、枳壳(84.47%)、陈皮(81.44%)、竹茹(76.89%)、泽泻(75.76%)、川芎(71.59%)、莱菔子(70.45%)、钩藤(65.15%)、郁金(56.82%)、石菖蒲(56.44%);(2)双向置信度>90%且支持度>10%的强相关药对依次为:石菖蒲-郁金、黄连-肉桂、陈皮-云苓、竹茹-枳壳、枳壳-云苓、陈皮-枳壳、生龙骨-生牡蛎、元胡-川楝子、竹茹-陈皮;(3)对支持度>10%的药对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六大核心药团:云苓-泽泻-车前草-生苡仁;枳壳-川芎-川牛膝-莱菔子;云苓-陈皮-莱菔子-石菖蒲;川芎-天麻-葛根;石菖蒲-郁金-川芎;钩藤-天麻-珍珠母-草决明-夏枯草-泽泻。结论:通过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可视化网络分析法,初步挖掘整理出了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的用药规律,比较客观地反映沈绍功对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理论认识和治疗策略,即从祛痰湿入手,活血化瘀,痰瘀同治,且善佐理气之品以助祛痰除湿之力,加利水渗湿之品给邪出路,同时注重从肝调治。但此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临床指导意义有待于下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进行验证。3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1、2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目的:通过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1、2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纳入合格病例125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均为痰瘀互结证患者,在既往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意愿分别加用“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汤药加减治疗(汤药组,51例)或“痰瘀同治、解毒通络”颗粒治疗(颗粒组,26例)。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基础治疗(西药组,48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1)一般资料: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程和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2)疗效评价:治疗3月后汤药组、颗粒组、西药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82.61%、72.92%;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65.22%、18.75%。(3)组内前后比较:3组收缩压和症状积分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降幅方面汤药组>颗粒组>西药组,且随疗程延长,降幅增大,其中汤药组2周降幅即较显著;汤药组和颗粒组舒张压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西药组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差值比较:调整基线后,汤药组和颗粒组在各访视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症状积分下降值均大于西药组。其中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差异显著(P<0.01),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方面,治疗3个月后汤药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颗粒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症状改善情况:汤药组患者急躁易怒、气短、头晕、心悸、头胀痛、身重困倦、腰酸、口苦、口干、畏恶风寒、失眠症状改善差异显著(P<0.01);颗粒组患者气短、腰酸、口苦三个症状改善明显(P<0.01),对头晕、心悸、身重困倦三个症状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患者所有症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措施均对乏力、溲黄、夜尿频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6)血压与症状相关性分析:血压与症状积分均呈正相关的关系(P<0.01),二者随着疗程的延长均逐渐下降。(7)安全性观察:治疗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降压基础上运用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针对性地对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降压效果,可能与中药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有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必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叶小纲《最后的乐园》作于1992年留美期间,反映了作曲家在音乐语言上的个性化特征,与其之前的国内创作相比,表达上更为自由。半音动机成为作品最重要的结构力量,也是音乐展开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强烈冲击。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和过度依赖出口的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日益凸显,低端产业成为经济危机最先冲击的对
立足"大学生在英语生态课堂中的主体性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利用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生态课堂"理念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现状,并选址在浙江省衢州市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和蓝芩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维生素C、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农业是弱质产业,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江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数量稀少,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文通过对华南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疾病的调查与诊断分析,并整理了科学饲养管理要点,为华南虎的健康饲养
散文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在考点设置方面,散文阅读的考点设置相对比较灵活多样,能更好地全面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为
按照共生理论,我们可以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共生单元,它们之间通过各种要素流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构成区域共生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客观上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地域系统
我们已然进入了“微博”书写的全民时代,“微博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可能逐渐浮出水面、登上历史舞台。本文以“微博文学”这一文学泛化的实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媒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