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清洁能源利用情景及其CO2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效应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u365H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渝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属于建设清洁低碳发展的“美丽中国先行区”,但也属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的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是成渝地区建设绿色低碳经济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实现“美丽中国”要求的关键环节。以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控制区域二氧化碳(CO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NOx、VOCs、CO、SO2和一次PM2.5)为出发点,首先从成渝地区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生产供给能力这一源头出发,定量评估了区域清洁能源替代的自身保障条件,并针对能源消费量和结构的时间演化以及行业分布识别了清洁能源替代的潜力和方向;其次,综合考虑影响未来成渝地区能源结构向清洁型转化的关键因素,以2017年为基准年,2035年为目标年,基于参考情景(BAU)设计了缓和情景(MS)、政策情景(PS)和激进情景(RS)三个分阶段、差异化的清洁能源利用情景;最后,构建了用于情景下能源相关CO2和大气污染物核算的本地化LEAP-Chengyu模型,根据情景核算结果结合第一类迪维西亚指数(Divisia Index)对数平均方法探讨了成渝地区在不同情景下能源转化、消费和排放的差异及启示。主要结论如下:(1)能源资源禀赋-生产能力-消费结构的系统研究表明:成渝地区能源资源呈现“贫煤、少油、富气、丰水”格局,截至2016年天然气储量和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分别占全国比重高达29.28%和27.20%,清洁能源资源禀赋条件优越;成渝地区能源产出结构逐年不断优化,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产量具有优势,2017年天然气和水电产量分别达5 471.3万tce和4 270.5万tce,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为30.4%和19.0%,对于当地未来发展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供了资源和产能保障;尽管成渝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但截至2017年煤品燃料消费仍占总能耗的44.6%,仍呈现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为辅的消费格局,其中工业和交通能耗较高,且非清洁能源占比较大,是清洁能源替代的重点行业。(2)能源消费的情景分析结果显示:MS和PS情景下成渝地区未来能源消费还将进一步增加,分别以2.9%和1.7%的年均增速从基准年的207.7 Mtce增加到2035年的349.2 Mtce和281.3Mtce,相较于BAU情景的节能率分别为41.3%和52.7%;若采取比现有政策更强力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部门能效水平提升措施,RS情景下区域总能耗有望于2030年达到234.9 Mtce的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到2035年的229.3 Mtce,相较于BAU情景的节能率为61.4%;未来工业仍将占据成渝地区能源消费主导地位,即使在节能力度最大的RS情景下,2035年仍占总能耗的48.5%。此外,道路交通、生活和服务业部门能耗增速较快,在区域总能耗所占比重逐渐增大。(3)CO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加快用能结构向清洁化转型对区域未来能源相关CO2和大气污染排放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MS、PS和RS情景下CO2、NOx、VOCs、CO、SO2和一次PM2.5排放量相较于BAU情景均大幅下降,但MS情景下CO2、NOx、VOCs、CO和SO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还将进一步增加,仅一次PM2.5排放保持持续下降,PS情景下CO2、NOx和VOCs排放量将继续上升,CO于2034年达峰,仅SO2和一次PM2.5排放量保持持续下降。若采取比现有政策更加激进的能源结构转型措施,RS情景下CO2、NOx、VOCs和CO排放量有望于2025年左右达峰,且SO2和一次PM2.5排放量在情景年间保持持续下降趋势。(4)不同情景下分部门排放结果显示:2017年工业CO2排放量占总排放的64.1%,截至2035年,MS、PS和RS情景下排放占比仍都超过50%,故工业是能源相关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对成渝地区未来能源相关CO2排放的达峰时间及达峰后走势有重要影响;截至2035年,不同情景下道路交通均是区域能源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大来源,即使在减排力度最大的RS情景下,道路交通的NOx、VOCs、CO、SO2和一次PM2.5排放量仍分别占总排放量的54.1%、50.0%、92.1%、37.4%和46.3%,成为区域未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部门。(5)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结果表明:2017-2035年工业部门用能水平提升和燃煤、重油锅(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合计贡献了294.4 Tg CO2、597.3 Gg NOx、200.2 Gg VOCs、322.3 Gg CO、105.0 Gg SO2和12.6 Gg一次PM2.5减排量,完全抵消了由活动水平增长驱动的排放增量,其中对RS情景下CO2、NOx、VOCs和SO2减排贡献最大;道路交通由单位周转量能耗改善和清洁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驱动的CO2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仅能部分抵消由货运、客运周转量增长导致的排放增量,对RS情景下减排均具有最大的负效应;生活部门散煤和生物质燃料的清洁能源替代贡献了320.5 Gg CO和27.2 Gg一次PM2.5减排量,完全抵消了由人口规模扩大和生活水平提升驱动的排放增量,对RS情景下CO和一次PM2.5减排贡献最大。
其他文献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在进行有关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化"的思考和建构,这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方向性、规律性、常态化、协同性的原则密切相关,每项原则都包含着要整体性思考学校德育工作、全方位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要求。关于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也有不少,但理论文章多偏于宏观,经验文章多偏于个案,难解学校在具体操作上的困惑,如德育(道德与法治)课的定位、学科课程的伦理性与价值
期刊
立德树人既是学校德育的目标又是德育的根基,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蕴可以从教育目标的"德行"、教育过程的"德行"、教育范围的"德行"三方面进行理解。在学校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引导下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教育者从立德树人的教育内涵出发,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框架,进而优化课程体系,不断细化德育内容、落实德育课程的实施、构建立体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叶轮零件是机械零件的代表,其中整体式叶轮由于无榫接结构,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特性,工作效率高、强度好、刚度大,在国防装备、化工制造及生活日常中被广泛使用。叶轮制造工艺复杂,其工作性能受到加工方法、加工表面质量及加工精度影响较大。传统的叶轮加工常采用球头铣刀点铣加工的方法,加工效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叶轮的广泛使用。制造加工高质量、高精度、复杂叶形叶轮一直是国内高端数控加工领域的难题
“乐府学”一词,乍看觉得有些生疏,其实它由来已久,理应为我们所熟知,只要将其与词学、曲学等概念联系起来,它就一点也不陌生了。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伴而生,从《诗三百》到元曲,每一种新诗歌样式的出现,都可以从音乐那里找到原因。萧涤非先生有言:“一代有一代之音乐,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中国古代诗歌史,很大程度上
期刊
天然酶是催化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必需物质,其大部分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少数天然酶为RNA),且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但是,由于天然酶的组成成分特性,这使得它很容易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变性失活。与此同时,由于其高成本的提取和严苛的储存条件,大大限制了其大范围的应用。因此,开发能够在苛刻环境条件下稳定存在的酶模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前景。因此,在这样的需求条件下,纳米酶应运而生。纳米酶与天然酶相比
新西兰从1905年开始推行公共住房,目前已经形成了实物补贴与货币补贴双轨并行的住房保障制度——通过有效衔接的“住房连续体”保障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公共住房登记册制度,实现公共住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匹配。本文基于此并通过回顾新西兰公共住房的政策演变历程,提炼出对新西兰公共住房政策中与家庭发展周期相匹配的实物补贴、与家庭经济状况相关的货币补贴、以需定供的规划目标定位定量方法,以期在完善我国保障性租赁住
大气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作为最重要的人为CH4排放源,灌溉和施肥等农业措施会极大地影响稻田土壤CH4通量。土壤CH4通量实际上是产甲烷过程和甲烷氧化过程相互抵消的结果,这两个过程分别由特定的功能微生物——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所介导。以往有关水肥管理对稻田CH4排放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单独的水分或肥料管理,且大多集中于对原位土壤CH4通量的观测,对于不同水肥管
采用干湿比为3:1和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开展了持压荷载与干湿循环作用共同作用下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0、30%、50%、100%)混凝土的氯离子传输试验,分析了持压应力水平(λc=0.1、0.3、0.5)对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基于非饱和混凝土的氯离子对流-扩散模型,提出了考虑应力水平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影响的水分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
以苦参、侧柏叶、川芎为原料,制备一种洗发水。通过醇提、浓缩、离心等工艺制得提取液,按不同浓度添加到洗发水基础配方中,考察提取液对洗发水的发泡、稠度、颜色、p H、稳定性、保湿性、湿/干梳理性的影响,同时对去屑、止痒、防脱等功效与市售产品进行对比评价,通过眼刺激性试验测试苦参洗发水的安全性。
学位